文档详情

黑龙江地方标准DB23林业有害植物调查技术规程.doc

发布:2017-05-29约8.72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外业调查 2 4.1 资料、仪器和备品 2 4.2 调查方法 2 4.3 调查内容 4 5 结果分析 9 5.1 综合指数分析 9 5.2 危害等级分析 10 6 数据统计 10 6.1 计算群落面积 10 6.2 计算林业有害植物总量 10 6.3 数据汇总 11 7 调查成果 11 8 附录 1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东北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国春、李芳、谭继伟、王维芳、郑宏、孙元发、宫茜茜、马振东、李玉江。 林业有害植物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有害植物调查方法、内容和成果的要求,适用于黑龙江省内林业有害植物的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LY/T 224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242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LY/T 2249 森林群落结构监测规范 LY/T 2250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林业有害植物 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林业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繁殖和爆发的植物(包含本地物种过度生长、繁殖和爆发),同时对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危害的植物个体。 3.2 出现度 出现林业有害植物的样方数与主样方数和副样方数之和的比值。 3.3 土壤裸露度 单位面积内,土壤相对裸露面积与土壤面积的比值。 3.4 土壤疏松度 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颗粒间隙的综合衡量。 3.5 占据度 单位面积内有害植物的分布程度,即有害植物占据生境的程度。 3.6 侵害度 林业有害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 4 外业调查 4.1 资料、仪器和备品 4.1.1 图件、影像等资料 地形图、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片、航空照片等)、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植被分布图和森林经营管理用图,调查记录本、调查卡片等资料。 4.1.2 仪器设备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或其它卫星定位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 4.1.3 用具备品 皮尺、卷尺、测绳、温度计、湿度计、望远镜、锹、锯、砍刀、镰刀、土壤刀、铅笔刀、铅笔、油性笔、各种规格信封、标签、土壤盒、酸碱度指示剂等。 4.2 调查方法 4.2.1 人工布点 依据调查地区的地形图、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片、航空照片等)、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植被分布图和森林经营管理用图等资料,通过了解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当地林业技术人员讨论,确定布点方案。 4.2.2 样地选择 首先了解林业有害植物入侵的形式、特点和分布区域以及分布区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海拔等环境条件和其生长特点,经过实地踏查,找出影响不同林业有害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依据环境限制因子确定样地类型,进一步确定调查样地设置方案。 样地设置 a)样方设置 样方设置必须有代表性,每一个样方至少要包含20个以上被调查的个体,每一类型要有多个重复。一般设置为2×2m2的样方; b)样带设置 样带长度一般根据生境梯度变化程度与范围设置,一般为100m,宽度5-10m。如果生境异质化比较严重,样带设置时,要尽可能包含各种生境类型;也可以采取多条样带设置,解决较为复杂的生境与林业有害植物种群的关系。 占据度调查方法 记录样方内每株植物(或每丛植物)的坐标、冠幅、基径、有效叶面积投影盖度等。具体方法如下: a)对于直立型单株分布的有害植物,一般根据植株的高度采用1×1 m2或3×3m2样方,选择样方的某一角为坐标原点,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植株所在的位置即为该植物的坐标点,记录基径和有效投影盖度。对于丛生的林业有害植物,采用3×3m2或5×5m2样方,记录丛基径和丛有效投影盖度(x、y坐标定位调查法); b)对于生长在沟谷内的林业有害植物来说,调查可采用目视和GPS相结合的方法,目视盖度、面积等因子。 侵害度调查方法 采取样带调查法,具体记录样带内每一样方中林业有害植物的株数、分盖度、伴生种数、高度和盖度等。 种子繁殖能力调查方法 分别记录调查对象的平均花序数、成熟果序数、败育果序数,计算不同林业有害植物的平均产种量。 实生苗繁殖能力调查方法 实生苗繁殖能力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设置时把最近的母株包含在样方内。 4.2.8 无性芽繁殖能力调查方法 采用样方法调查样方内植株基部或根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