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652—2020_玉米秸秆罐式快速腐熟生产有机肥技术规程标准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01
B1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52-2020
玉米秸秆罐式快速腐熟生产有机肥
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3/T265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
所、哈尔滨华美亿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黑龙江省农产品和兽药饲料
技术鉴定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魏丹、李玉梅、金梁、李艳、刘凯、刘中姗、刘奇、刘国辉、王晓辉、
宋睿男、邢华铭。
1
DB23/T2652-2020
玉米秸秆罐式快速腐熟生产有机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生产有机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秸秆的秸秆移出、罐式快速腐熟集中处理和秸秆生产有机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供作饲料为主的粮、经、饲兼用作物,秋收后的玉米茎秆或青储饲料用的玉米茎秆,经过晾晒后,
利用罐式发酵设备,将玉米秸秆与畜禽粪便混拌后,常规发酵需要40d~60d,快速腐熟经过7d~10d
好氧发酵达到与常规发酵效果相同的腐熟标准。
发酵过程中,每次发酵后留罐物料体积的10%,充当下次发酵过程的催化剂,在留料物质中微生物
菌群的作用下激发有机物料快速升温,起到显著提高腐殖化效率,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
该设备由复合材料罐体和控制设备组成;罐体内安装有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能控制发酵过程中
升温、高温、降温的条件;罐体密封且有保温层保护。
1
DB23/T2652-2020
发酵设备带有外接控制系统,通过工艺要求设定罐体各个发酵阶段的转动时间、通风次数,实现设
备自动运行、工艺参数自动上传等功能,出风口安装有生物除臭设备。
5物料要求
5.1
玉米秸秆
收集后的玉米秸秆经晾晒后,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成≤10cm。
5.2畜禽粪便
畜禽粪便经回收后通过干湿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含水量达到70%左右,用做发酵原料。
5.3
菌剂
秸秆腐熟菌剂加入量以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要求,根据物料固体体积接种量达到每立方
米5000IU活性菌浓度。
5.4物料配比
将处理后的秸秆与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值8:2或6:4进行混合,使含水量达到55%~60%,根据下面发
酵原料养分含量对比,添加尿素调节碳氮比例,碳氮比例控制在25~30:1。尿素应溶解于水中,均匀喷
洒在物料表面。
A:玉米秸秆和牛粪:秸秆60±20kg;牛粪40±20kg;尿素3kg~5kg;
B:玉米秸秆和猪粪:秸秆70±10kg;猪粪30±10kg;
根据不同发酵温度阶段对发酵参数进行设置,通气量保持在通风量为0.5(V/V·m)~0.8(V/V·m),
通气量和罐体转动每次开启时间为30min。
第一阶段升温:罐内物料温度≤50℃,罐体每24h转动1次,通气量每12h启动1次。
第二阶段高温:罐内物料温度50℃~60℃,罐体每12h转动1次,通气量每12h启动1次。罐内物
料温度≥60℃,长时间启动通气和罐体转动设备,直至温度降到60℃以下。
第三阶段降温:高温阶段后,罐内物料温度≤50℃,罐体每12h转动1次,通气量每12h启动1
次。罐内物料稳定在35℃左右1d后,罐体内发酵结束。
发酵总天数7d~10d,在罐内发酵5d~7d。
6.4后熟
2
DB23/T2652-2020
发酵温度降低稳定后,将物料放出形成堆体进行后熟,物料堆放地点远离生活水源区域,达到环保
要求,后熟时间3d~5d。
6.5留料
每次发酵后,将物料留罐发酵物料总体积的10%,作为下次发酵的起爆剂,实现二次连续快速发
酵。
6.6注意事项
6.6.1发酵温度控制
发酵温度超过60℃,进行启动通风和罐体转动设备,防止罐体内物料温度过高,发生烧堆现象。
6.6.2后熟注意事项
后熟过程中要使发酵物料形成具有一定体积(30吨)的堆体,保证二次升温发酵。后熟为了防止有
机物料腐熟不彻底,施用后发生烧苗现象。
6.7秸秆有机肥要求
通过后熟的有机物料进行检测,按照NY/T525规定执行,对指标进行调整,达到有机肥标准。
7环保卫生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