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设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张德正 学号: 120701233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122班
课程名称: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学年学期: 2 0 14 — 2 0 15 学年第 1 学期
同组人员: 薛小禹、应佳捷、张念琦、张美萍
指导教师: 赵艳
2 0 14年 12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张德正
学号
120701233
成绩
专业班级
电信122
起止时间
2014-12-22至 2014-12-26
设计题目
加法练习程序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1
二、课程设计题目1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1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2
五、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2
六、程序与分析8
七、实施结果9
八、小组成员及贡献 10
九、设计体会10
十、参考资料10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4
一、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建立和运行;
2、熟悉DOS环境以及在DOS下会调试编写好的汇编程序;
3、熟悉常用的DOS功能;
4、小组合作完成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课程设计题目
加法练习程序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加法练习程序;
程序设计基本要求:
1)菜单
内容包括:①输入字符串②程序运行③退出
2)输入字符串
随机给出百位数以内的加法算式,并提示输入答案;
3)程序运行
若答案正确,则给出正确提示;若答案错误,则给出错误提示,并提示输入答案;
4)按R键则继续下一题,按Q键则返回DOS系统。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分析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求解问题的意义和任务。对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将一个实际的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问题。
2.确定算法
所谓算法,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能够实现的有限的解题步骤。我们知道,计算机只能进行最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要完成较为复杂的运算和控制操作,必须选择合适的算法,这是正确编程的基础。
3.设计流程图
将提出的算法或编程思想用流程图的方式画出
4.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
编写程序是采用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上面已确定的算法,此过程有些书上称为编码。本书所介绍的是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详细了解CPU的编程模型、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及相关伪指令;
(2)必须进行存储空间和工作单元的合理分配;
(3)多次使用的程序段可采用子程序或宏指令;
(4)尽可能用标号或变量来代替绝对地址和常数;
5.程序的检验
程序编写好以后,必须经过书面检查和上机调试,以便说明程序是否正确。检验时,应预先选择典型数据,检查是否可以得到预期结果。
五、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1、流程图
RANDOM函数随机产生加数N1和被加数N2
RANDOM函数随机产生加数N1和被加数N2
进行加法运算
判断输入结果是否正确
提示输入运算结果
提示输入运算结果
R
R
提示用户输出
提示用户输出’R’或者’Q’
Q退出
Q
退出
判断输入
判断输入
2、使用的DOS功能:
1) 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入口参数DS:DX=缓冲区
2) 键盘输入一个字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