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第3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第1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3节中国的世界遗产说课稿中图版选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3节“中国的世界遗产”,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世界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探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情况,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中国世界遗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世界遗产的分布和特点,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搜集和整理世界遗产资料,提高信息检索和加工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中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及其地理背景,强调学生对中国地理空间分布的理解。
2.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难点:
1.复杂的世界遗产类型及其特点的区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2.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标准和实践案例,涉及跨学科知识,理解难度较大。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世界遗产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不同类型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遗产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和背景。
4.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标准和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世界遗产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地理背景和文化遗产价值。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和文化特色。
2.地图教学:结合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规律。
3.互动软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体验世界遗产保护的实际操作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中的第3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意义,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价值。
(学生)老师好,我们很期待学习中国的世界遗产。
二、新课讲授
1.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第3页,这里有一张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找到哪些世界遗产呢?
(学生)老师,我看到了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
(老师)很好,这些都是中国著名的世界遗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
(老师)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截止到2023年,中国已有55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这些世界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2.中国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这里有一张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广泛,涵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
(学生)老师,我发现中国的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老师)是的,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和中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还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老师,我觉得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有关。
(老师)很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来分析中国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特点。
3.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老师)在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和地理分布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请大家看课本第5页,这里介绍了一些世界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学生)老师,我看到了云南石林的生态保护措施。
(老师)是的,云南石林通过实施生态保护措施,成功地保护了这一世界遗产。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避免过度开发。
(老师)非常好,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是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平衡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三、小组讨论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请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