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8财政与税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
PAGE
9-
财政与税收
一、选择题
1.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峻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殊是中小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冲突加剧。为此,我国应()
①立足国内,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②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收缩信贷,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④深化改革,增加经济发展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殊是中小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冲突加剧。为此,我国应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厚植发展优势,增加发展韧性,②④符合题意。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要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打造完整产业链条,解除①。面对中小企业困难凸显,我国应扩大信贷规模,不是收缩信贷,③错误。
【答案】C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允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同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在新经济形态下,广阔人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冲突日益突出。解决这一冲突,国家须要()
①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质量
②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二元化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无差别
③保障贫困群众充分就业,提高困难群众购买公共服务的实力
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应实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新经济形态下,广阔人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冲突日益突出。解决这一冲突,国家须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质量,增加供应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①④符合题意。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②错误。材料强调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没有涉及困难群众购买实力,解除③。
【答案】B
3.在下图中,假定当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4%以内时,经济社会被认为是平安的或者可容忍的,这时可以得到一个临界点(A点),由此形成一个边形区域(如下图中阴影部分),即平安区域。假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组合落在平安区域内,则决策者无需实行任何措施进行调作。据此分析,以下政策及其传导路径有效的是()
①处于B点时,压缩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经济健康运行
②处于B点时,降低存款打算金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处于C点时,下调增值税税率—减轻制造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④处于C点时,增加货币发行量—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处于B点时,说明出现通货膨胀,此时通过压缩国债发行规模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而处于C点时,说明失业率比较严峻,通过下调增值税税率,减轻制造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来进行调控,①③正确。处于B点时,说明出现较重的通货膨胀,此时应提高存款打算金率,②错误。增加货币发行量,不肯定意味着能够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本项推导有误,④错误。
【答案】A
4.吉林省发文明确,为去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其中,定额调整为每人每月增加39元。同时,对高龄退休人员倾斜调整,年满70岁~74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岁~79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此举表明()
①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③政府通过再安排调整职能促进收入安排公允
④通过初次安排机制,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通过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充分发挥了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方面的作用,这是政府通过再安排调整职能促进收入安排公允的举措,①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②解除。题目中表述的是再安排而不是初次安排,④错误。
【答案】C
5.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接着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达2.2万亿元。这次减税降费,着眼“放水养鱼”、增加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此次减税降费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①优化收入安排格局—激发市场活力—加速国有企业改革
②释放市场需求—提振企业家信念—引导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