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土地经济学原理》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单选题]7、土地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其标志是( )?A:《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B:《论工业的区位理论》C:《德国南部的中心区》D:《区位经济学》参考答案:A2:[单选题]5、已知年利率r为5%,则现在的8000元相当于10年后的( )?A:13021元B:12500元C:84000元D:11425元参考答案:A3:[单选题]8、按照屠能圈”的理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第五圈应发展( )?A:种植园艺作物B:发展林业C:种植农作物D: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参考答案:D4:[单选题]4、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A:建筑密度B:水面利用率C:容积率D:土地利用系数参考答案:B5:[单选题]3、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 D:P=100-Q,则均衡价格为(?A:80元B:95元C:100元D:105元参考答案:A6:[单选题]2、就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 )?A:下降B:增加C: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7:[单选题]1、广义的土地是指( )?A:土壤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的表面参考答案:B1:[单选题]6、真正被称为现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创始人的是( )?A:威廉?配第B:杜尔阁C:李嘉图D:马尔萨斯参考答案:B2:[单选题]5、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从土地经济关系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特殊的( )的有偿转移。?A:使用权B:土地所有权C:占有权D:处分权参考答案:B3:[单选题]4、考虑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根据耕地面积及农业劳动力数量或农户数量,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称为( )?A:必要规模B:内部可能规模C:外部可能规模参考答案:C4:[单选题]3、当土地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为( )?A:固定规模报酬B:递增规模报酬C:递减规模报酬参考答案:C5:[单选题]2、当在面积为100亩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工资费用为10000元,资本的消耗为40000元,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为2000元,则该土地的集约经营度为( )?A:450元/亩B:520元/亩C:630元/亩D:710元/亩参考答案:B6:[单选题]1、当取得总产量的最大时( )?A:边际产量递减B:边际产量最大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递增参考答案:C7:[单选题]7、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 )?A:土地批租法B:市场比较法C:预期价值法D: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参考答案:B1:[论述题]1、土地的经济特性有那些? 2、什么是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二者有何区别??参考答案:?1、土地的经济特性有那些? 答:(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什么是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二者有何区别? 答: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1:[论述题]1、增加土地供给的措施有哪些??2、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1、增加土地供给的措施有哪些? 答:(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4)调节消费结构;(5)利用新的技术;(6)保护土地资源 2、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哪些表现? 答:(1)其位置固定不变;(2)自然供给不变;(3)经济供给弹性也是有限的;(4)买卖双方不能自行决定土地的位置和用途;(5)土地价格受当时社会和政治局势稳定的影响;(6)土地价格受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的影响极大。 1:[论述题]1、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哪些??参考答案:?1、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哪些? 答:(1)先调查、评价、规划,然后再开发利用的原则;(2)扩大耕地面积与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