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中的青年责任与担当.pdf
20231
理论前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年第期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中的
青年责任与担当
筵 佳 姜海龙12
(1,2.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摘 要]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推动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表现,现代化实践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实践性方面,还表现
在话语的实践性方面。纵观全球现代化话语场域,中国在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方面面临着诸多困窘。现代化话语
内容、话语规则、话语权威等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
丰厚的资源集合和实践源泉,青年作为祖国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力军、生力军、
后备军,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方面青年应当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匹配
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话语体系;青年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750(2023)01-0011-07
话语是思维主体在观念自觉的基础上对发展化话语体系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当代青年是建
成就、发展规律、发展经验、发展理论等内容的理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后
性认识和客观描述,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备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进过程中占据着重
是“再现世界各个方面的方式”[1]。话语体系是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舞
将同类话语按照逻辑自洽的理路进行整合从而形台已经悄然铺开,静等着青年承担责任,担当主
[2]
成一个整体,它以“体系”的呈现为显著特征。 角。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一、总体镜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
基础上架构起来的“观念上层建筑”,它是中国式的现实困窘
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精髓、实践经验及发展规律等中国一直在追逐现代化的道路上风雨无阻向前
各个基本要素的语义化表达。大道如砥,大势如进,在现代化实践场域内克服了西方式现代化伴生
潮,各国都希冀在现代化场域中占据优势,永立的物欲膨胀、人的本质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
潮头。作为现代化进程的落后者和追赶者,“到20等弊端,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藩篱,走出一条中
世纪初叶,中国人已强烈地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国式现代化道路。但在现代化话语体系场域内,现
性”[3],随后,中国直面差距,迎难而上,在推动代化话语缺失、现代化话语权威较弱、现代化话语
现代化实践的征途中奋起直追,踔厉探索“中国内容阐释不深等问题凸显,与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内
往何处去”的路径,取得斐然实绩,但是在话语容相自洽、实践经验相匹配、社会结构相吻合的中
实践方面仍有短板,亟待填补。构建中国式现代国式现代化话语表达体系尚未建构。福柯曾深切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研究”(L21CKS002)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22-12-20
[作者简介] 1.筵佳(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姜海龙(1970-),男(满族),辽宁岫岩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
11
20231
理论前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