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补充环评项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补充环评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为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南北向交通供需矛盾,缓解老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结构2010年乌鲁木齐市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工作,2011年修编完成《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环境保护部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予以批复1号线工程在设计阶段较可研阶段的方案存在着变更,针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变更情况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1号线工程补充环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
工程投资:199.亿元;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建设:1号线工程线路长由27.06km调整为27.615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21 座,平均站间距1.34km,各车站变更内容主要为出入口及风亭位置设置的调整。全线设百园路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处,位于北京路以东,城北主干道以北,天津路以西的地块内,车辆段内采暖热源形式由市政集中供热、段内设换热站的方式改为车辆段内自建锅炉房供热。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机场)全线贯穿了乌鲁木齐主城区,即天山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等四个区。
正线走向及敷设方式
1号线正线长27.615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21座,平均站间距1.34km。最大站间距2.872km,为宣仁墩~大地窝堡间;最小站间距808m,为北京南路~中营工区间。全线设燕儿窝停车场一座,位于线路南端,燕儿窝路以东、水上乐园西南方向地块内;设百园路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处,位于北京路以东,城北主干道以北,天津路以西的地块内。设主变电站两座,分别位于南门站和植物园站附近。全线网设一处控制中心,位于碟王针织公司地块。
线路变化情况
(1)线路长度
线路长度由可研方案27.06km,调整为27.615km。
(2)大地窝堡-国际机场
本段线路结合沿线规划、工程难点、道路规划情况,对线路走向进行局部调整,线路里程为JDK3+525~JDK6+940(对应可研里程为AK24+200~K27+060),线路调整偏移量较大,并增长555m。其余段落路由无变化。
(3)其他段
其他部分线路线位及埋深有轻微变化,线位调整幅度在5-10m左右。
车站变化情况
本工程设置的21座车站均在出入口或风亭位置的设置上发生了变化。宣大区间风井、大国区间风井和机场站站后区间风井设置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车辆段及停车场的变化
(1)车辆段工可设计的名称为中营宫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目前名称改为百园路车辆基地;停车场工可设计的名称为南郊停车场,目前名称改为燕儿窝停车场。
(2)工可设计时车辆段内采暖热源采用的市政集中供热,段内设换热站;目前施工图设计中根据2013年6月8日乌鲁木齐西城有限热力二分公司《关于确定轨道交通1号线中营宫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热源相关信息的复函》,车辆段内将自建锅炉房。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项目均为地下线路,其噪声源主要为车站风亭,以及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停车场内固定设施和变电所噪声设施及车辆进出段轮轨噪声。车站风亭噪声风亭是地铁运营中重要的环控设备,一般车站设2处风亭,多布置于车站两端。风亭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2)中营宫车辆段及出入段线声环境影响由预测结果可知,东、北场界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标准。南郊停车场声环境影响评价由预测结果可知,场界昼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超标主要原因主变电站声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拟建地铁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Z振级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振动环境现状值较低,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较大,使工程沿线环境振动值增加。在沿线各建筑物室内产生的二次结构噪声较小,~dB,沿线有处敏感点室内结构噪声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要求,地面站和地下站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在主变电站围墙外均满足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的工频电场 4kV/m,工频磁场 0.1mT的限值要求。。
综上所述,工程废水产生量少,且均经过达标处理,废水的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甚微。拟建项目建成后,其阻水能力总体较小,地下水位产生的壅高值不会超过乌鲁木齐市地下水位天然年变幅值(1.5~3.5m之间)。且工程导致的区内浅层壅高的地下水水位,可以通过浅层地下水向地表排泄、垂直向上蒸发或者补给深层地下水等方式自动调节。因此可以推断,轨道交通的修建只会使区内地下水水位发生小范围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