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doc

发布:2023-11-16约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优质课《马》教学设计 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生和教材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本课所教班级是浉河区双井中心校七年级2班,学生有53人,整体语文水平不错,课堂参与性很强,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不错,尤其喜欢课堂辩论,口头作文之类的语文活动。 2、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 (二)有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感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 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 生: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师: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师: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