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解析.ppt

发布:2017-04-02约6.77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 。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 (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 (3)当 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生质层包括 以及 ,相当于一层 。 (2)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①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② 的伸缩性比 的伸缩性大。 ①只有成熟植物细胞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会发生吸水涨破现象,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因吸水而涨破。③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②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 从血液中吸收碘。 ③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 。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的差,即物质的量浓度之差。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液柱的升高所形成的静水压,就是漏斗中溶液的渗透压,溶液越浓,渗透压就越高。 温馨提示 ①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②上图中,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的浓度仍大于S2溶液的浓度。 3.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①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③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摩尔浓度是10%蔗糖溶液的小,故水由蔗糖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思维提示 实验开始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而加入酶后,将蔗糖分解为单糖,单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 答案 A 【题后反思】 读图析图 根据图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读取信息: (1)两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高浓度一侧。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 (3)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4)B图中若浸在烧杯低浓度溶液中的是透析袋,由于透析袋内的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吸收一定水分后,膨胀到一定程度,受到透析袋的束缚力,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透析袋内外的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透析袋内溶液浓度仍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 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 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 解析 根据表格中质量转变百分率可知,四组马铃薯条分别在Ⅰ~Ⅳ四种液体中发生了吸水、失水、失水和吸水失水达到动态平衡四种情况,由此可推知外界四种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 答案 A (1)选择有大的液泡且最好液泡带有颜色的细胞作实验材料。 (2)滴加蔗糖溶液和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