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最新财务管理制度.docx
基层乡镇最新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规范基层乡镇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乡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基层乡镇机关及所属各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三)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依法进行财务收支活动。
2.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公开透明原则: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财务工作透明度。
4.勤俭节约原则:合理安排资金,节约使用经费,反对铺张浪费。
5.收支平衡原则:量入为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
(一)财务机构设置
乡镇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负责乡镇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机构应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财务工作有序进行。
(二)财务人员配备
1.财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会计、出纳等岗位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三)财务人员职责
1.会计职责
负责编制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负责财务收支的审核、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控制经费支出。
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保管和查阅工作。
协助做好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出纳职责
负责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收支业务。
负责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和各种票据,确保资金安全。
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定期与会计核对账目,编制现金流量报表,及时报送财务信息。
协助会计做好财务相关工作。
三、预算管理
(一)预算编制原则
1.合法性原则:预算编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要求。
2.完整性原则:全面反映乡镇各项收入和支出,不得遗漏。
3.真实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数据真实可靠。
4.合理性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编制方法
1.收入预算编制:根据上年度收入情况,结合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合理预测各项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2.支出预算编制: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支出等。人员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政策和标准编制;公用经费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照定额标准编制;项目支出要明确项目名称、内容、金额、实施进度等,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三)预算审批程序
1.每年年初,财务机构根据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编制年度预算草案。
2.预算草案经乡镇财政所审核后,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审核。
3.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审核通过后,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4.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四)预算执行与调整
1.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各部门要按照预算安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由财务机构提出调整方案,经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后,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四、收入管理
(一)收入范围
1.财政拨款收入:指乡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等。
2.事业收入:指乡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事业收入等。
3.上级补助收入:指乡镇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乡镇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经营收入:指乡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二)收入管理要求
1.各项收入应及时足额入账,不得截留、坐支、挪用。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政策,依法依规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做到收费项目合法、收费标准合规。
3.加强对事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