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公顷与平方千米.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四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
第2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第2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教学重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 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讲桌的面积大约是40( )。
(2)2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12( ) 。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2( )。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
师: “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猜想、计算,建立表象
1.师: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约为44公顷。
2.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公顷这个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大小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那么大。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4.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大家猜猜看,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猜想后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5.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出示正方形)请大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再来看一看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计算,再交流,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6.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学生自由发言)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那么400米的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也就是20个1公顷那么大。
三、推算想象,主动探究
1.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2.请同学们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因为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六第1~4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本单元的时候,感觉这个东西是教不会的,所以对1公顷的认识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2.动脑去想,用眼去看,动手去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程序,这样的过程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于学生,需要一个媒介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技能。
[不足之处] 动脑想1公顷有多大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描述无非是“大”“很大”,这样的描述是建立在浅表层面的,学生此时并未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但到底是什么并无确切概念。
[再教设计] 我想到了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考的过程,可以简单介绍此方法。还可以课前或课后让学生实地去感受,比如绕着400米的正方形操场走一圈,从直观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