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发布:2017-11-01约3.51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判断题 (统计学)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乘积。(×)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统计量(样本指标)。【√】 7.(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80x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90元。【×】 9.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同一时期。【√】 10.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 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102%×107%×105%】 -100%。【√】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部不可能一致。【×】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予最大变量值。【×】 l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