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杆菌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采用二种染料对细菌细胞进行染色,初染采用的是结晶紫,复染采用的是番红。 G+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基本不含类脂,肽聚糖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经乙醇处理后,肽聚糖网孔因脱水而明显收缩,使壁的通透性降低保留着结晶紫-碘复合物,所以复染液番红不能进入,细胞显紫色。 G-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分子交松散,故经乙醇处理后,壁会出现较大的缝隙,细胞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洗脱出来,再经番红复染后使细胞显红色。 步骤: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番红复染 涂片固定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Figure 1 - A Gram stain of Gram + Staphylococcus cells. Figure 2 -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Figure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一般细菌的鞭毛都非常纤细,其直径为0.01—0.02μm。 鞭毛染色是借媒染剂和染色剂的沉淀作用,使染料堆积在鞭毛上,以加粗鞭毛的直径,同时使鞭毛着色。 (1)选菌(用新培养的菌种为宜) (2)制片 (3)染色 (4)镜检 主要步骤: 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二、细菌的观察方法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大小: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 (μm)为测量单位 2.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 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 和螺形菌 球菌 螺型菌 杆菌 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外形,保护细菌不受外界低渗环境的破坏; (2)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4)某些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磷壁酸(techoic acid) 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作用: (1)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有保存和 输送镁离子的作用; (2)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分型。 外膜 G-细菌在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三层结构 脂蛋白: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外膜 脂质双层 类脂A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无特异性 脂多糖 核心多糖 有属或组的特异性 寡糖重复单位 由3-5个单糖组成, 有种或型的特异性 脂质双层 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重的80%,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脂质双层,又称外膜 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意义的比较 ? 细胞壁 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强度 较坚硬 较疏松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五肽交联桥 有(三维结构) 无(二维结构) 革兰染色 阳性(紫色) 阴性(红色) 青霉素和溶菌酶 敏感 不敏感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 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脂类双层,镶有蛋白质 功能:渗透和运输、生物合成(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吸作用、参与细菌分裂。另外,细胞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3 细胞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以下颗粒: ⑴ 核糖体(ribosome):合成蛋白质的 场所 ⑵ 胞浆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储藏营养。异染颗粒: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如:白喉杆菌--鉴别 ⑶ 质粒(plasmid): 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 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耐药性质粒 F质粒(fer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