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观潮,教案
篇一:人教版《观潮》教案
1.观潮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教学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学习四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幅瑰丽壮美的图画,学完之后一定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奇妙。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课文提示,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什么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呢?
1.学生自读,画批。
2.监控两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
搜集相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前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齐读课题《观潮》。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 ) 踮脚(diǎn) 霎时(shà) ...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至第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3.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课后的资料袋,再认真地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堤(dī tī ) 风号浪吼(háo hào) ..
笼罩(lóng lǒng)踮脚(diǎn diàn) ..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
(2)形容隐隐约约。 (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
3.用直线将搭配恰当的词语来起来。
山崩地裂的江面 横贯 涌来
若隐若现的响声 人声 翻滚
风平浪静的堤岸 余波 江面
人山人海的景物 白浪 鼎沸
六、板书 一(1)天下奇观 总
二(2)潮来前
1观潮三(3、4)潮来时分(时间顺序)
四(5)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