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报告独生子女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回应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垮掉的一代”的相关评论
“独生子女”,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独生子女”本来只是一个由于内外因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但由于这个群体扮演太多的角色和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他们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不能被其他人所理解而受到广泛的争议,他们被人们称为是垮掉的一代,他们的行为被称为冷漠自私自利骄横软弱无能等一系列的贬义词,他们的思想被称为另类而不计后果的蛮行。但是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社会普遍的认识---被垮掉的一代。
追述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我国的国家政策—-计划生育。不想追述为何会有计划生育这个既不人性也不利于国家持久发展的国策的产生原因,现在单单就现在实施计划生育这项政策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计划生育虽然暂时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但是他也导致了我国家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家社会治安问题频发等一系列后效应。此外是老龄化问题,其次是独生子女教育和成长的问题。从197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个度春秋,也就是说已经产生了整整一代“独生子女”,并且第二代独生子女群体也正在逐步产生。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细胞从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421结构的典型小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价值结构、社会运行机制、文化、消费模式、教育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必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延续,对未来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这种家庭结构也导致了这些孩子及爱于一身,过分的受到父母和老人的宠爱。但这项政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因为现实原因而导致的不可避免制定这项政策。
第二是文化传统。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这群善良的人民从小感受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影响,而这一代独生子女,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在得到被已经潜移默化的受过忠孝仁义文化熏陶的父母的关爱,他们的父母也许不懂什么文化,但他们一定知道要爱自己的子女,要疼惜要留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又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 “要天上星星,给你摘;要水中月亮,给你捞”,这样的故事也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所以后果可见现在对独生子女的评价。
第三是我国的社会现状。人口的压力导致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压力,也导致了独生子女教育和心理的负担,为了许多许多要面临的问题,他们被大人们告知,只要去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学习好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之后他们真按大人们所说所为,但结果又被告知他们是残废的一代,除了学习一无是处,但当他们按自己想做的事所为时又被一一否决。
是啊,社会舆论总是一提到独生子女就挥舞大棒,好像我们从一生下来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必定要大奸大恶毁掉社会前途似的。都是认为我们这些人或该一棒子打死,没一个好人。但是这个应该是社会的无能吧。你想想,一个思想成熟的社会怎么会以人的出身来把他们看死了呢?怎么会认为出生日期和是不是独生子女来决定一个人将来的善恶好坏呢?再说,社会仅仅因为有人是独生子女就把他们看死了,那么独生子女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因为谁能决定自己的出身啊?!这样的社会评价如果我们相信它,只能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因为出身是人唯一不可能改变的东西。这是社会制度上的“硬性”歧视,是社会文化上的“软性”歧视。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走入社会,文化歧视也在一天天落实为制度上的歧视。看看这两三年来很多用人单位借口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娇生惯养而把独生子女统统拒之门外的就业歧视就明白了。 人才供求矛盾,就这样单方面地扣在我们这些辛辛苦苦读书十六年、且不得不搭上一个家庭所有人大半生积蓄的学生身上。 当年,要求我们的父母只生一个,他们照办了。 紧接着,所有的学校都“产业化”,大幅度地调高学费直至暴利,我们忍了,认了。 经过炼狱般的苦打苦熬,进了大学,学校扩招硬件软件跟不上还不准任何人提意见,否则就是不热爱学校,我们也认了。 到头来,得到了毕业证,毕业就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