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工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某工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风险评估
摘要:以上海某工业地块为例,针对地块中超标污染物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超过可接受水平,建议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对本地块土壤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从市区搬迁到郊区、甚至关闭本文以上海市某工业地块为例,在场地初步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地块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2 调查方法2.1 场地概况本研究地块位于上海市,占地面积11330.8 m金属锻造加工企业主要通过并铁、锻压方式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其中部分零部件的锻压工序需要在烧煤产生的高温下进行,原辅材料主要为钢板和木材,主要固体废物为金属废屑、废边角料、生活垃圾等,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机油、废机油桶等,均委托资质单位处置。机械加工企业主要进行五金制造、加工、销售等活动,汽车修理厂主要进行小型车辆的维修,汽配、金属材料的批发、零售等活动。2.2 监测点布设与样品采集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技术规范,初步调查阶段采用分区布点与专业判断法相结合进行点位布设,初步调查阶段在地块内共布设了8个土壤监测点位和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在地块外东北侧布设1个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位。结果显示,地块内土壤中的关注污染物为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地下水中的关注污染物为pH值。详细调查阶段以超标点位为中心,采用系统布点法(20 m×20 m网格)布设4个加密监测点为了准确确定研究地块内土壤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详细调查共分为三次。2.2.1 第一次详细调查第一次详细调查共布设10个土壤监测点,每个点位钻孔深度为1.5 m(初调超标深度为0.3~0.5 m, 相邻不超标深度为0.7~0.9 m);共布设18个地下水监测井(井深6.0 m, 筛管深度为1.0~5.5 m),包括12个加密监测井、3个初调超标原井和3个初调超标原井的关联深井。设置一个调查地质勘察点位,钻孔深度为12.0 m, 现场共采集5个土工样品送检。按照其他区域每6400 m第一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S2和S3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在土壤样品中普遍检出且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0.62%和52.94%。由于采集的最深层土壤样品(1.5 m)和最外围加密点土壤样品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的检出浓度均出现了超标情况,需针对土壤污染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补充调查。地下水样品中各检测因子检测数值均未超出选用的标准限值,无需对地下水开展进一步的补充调查。2.2.2 第二次详细调查在第一次详细调查外围超标点位四周按照20 m×20 m网格进行加密布点,针对超标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按照每1600 m第二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二苯并(a, h)蒽在22个土壤样品中有检出,AS3-4样品检出率为22.92%,超标率为1.04%。苯并(a)芘在27个土壤样品中存在检出且超标,检出率和超标率均为20.61%。由于AS3点位采集的最深层样品(AS3-5,采样深度为2.3~2.5 m)中苯并(a)芘超标(3.4 mg/kg),本次调查未能确定地块内AS3点位区域土壤中苯并(a)芘的污染深度,需针对该点位区域开展进一步的补充调查。2.2.3 第三次详细调查为进一步确定AS3点位苯并(a)芘污染超标深度,第三次调查采集AS3及其四周加密点2.5 m深度以下的土壤样品送检。共布设5个土壤取样点位,每个点位钻孔深度为3.0 m。第三次调查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采集的所有土壤样品中均未检出,本次调查结果满足地块内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深度及污染范围的判定需求,无需再开展进一步的补充调查。三次调查监测点位汇总见图1。综合本研究地块环境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的结果,地块内S2和S3点位区域土壤中苯并(a)芘和和二苯并(a, h)蒽普遍超标,最大超标深度为2.5 m。通过资料查询和人员访谈得知,S2点位于金属锻造加工企业的生产区域,锻压工序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含有多环芳烃的飞灰降尘及煤渣暂存都会对区域土壤产生污染。S3点位于机械加工企业的原料仓库区域,仓库内存放的化学原料中含有多环芳烃,化学原料储存过程的跑冒滴漏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地块内企业停产后厂房等构筑物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及场地翻动、平整过程,均会造成污染范围和深度的进一步扩散。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要求,需对地块内土壤中苯并(a)芘和和二苯并(a, h)蒽超标点位开展进一步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3 健康风险评估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