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经济
关于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薛建峰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审计工作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处于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然而对审计监督力度的根本要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审计机关应该注重审计全覆盖的实施。面对这一巨大挑战与压力,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多措并举,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与探索,逐步实现有步骤、有深度以及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本研究首先对当前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反腐力度也显著加大,依法治国已经升至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正确地将审计机关审计全覆盖进行落实,对促进审计机关更好地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以及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方面的审计,从而促使国家经济加快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文在分析当前审计机关在实现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具体对策。
1、概述
1.1审计全覆盖的含义
若要对审计全覆盖的具体策略进行全面地了解,那么首先需要将其具体内涵进行掌握。什么叫“审计全覆盖”呢?所谓审计全覆盖,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机关应有的职权范围之内,一切资源(包括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均应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任何盲区与死角,从而实现审计的全覆盖。从上述概念可以得知,对于一切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及项目,均需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若要对这些项目及单位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这就需要一支专业的、过硬的审计队伍,切实做好各项审计工作,不让国家的每一分钱“来龙去脉”不明,同时也有力地遏制了权力至上以及贪污腐败等对社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现象。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做到、做好审计全覆盖,不能仅仅是过眼云烟、走马观花,一味地追求审计数量,不能进行表面的审计工作,而是应该深入、透彻地对每一项资金源头、去处进行全面地了解与把握;此外,还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不同的行业及领域,应该制定出不同的审计标准与准则,要以党和政府为中心,从而对项目和单位资金进行全面的把握、审计,做到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既要把握审计的广度,又要把握其深度,真正做到“透”、“深”,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1.2审计全覆盖的具体意义
审计全覆盖的实际意义究竟如何呢?传统的审计格局为:单一化的财政收支以及财经法纪审计等,目前,传统的审计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即尊重实际情况,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格局。随着审计全覆盖的不断深入与改革,政府全覆盖审计的对象及工作变得越来越多,也逐渐变得复杂。加强审计全覆盖,能够有效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2、当前时期下审计机关实现审计全覆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2.1审计人才、力量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视野、范围的不断拓展,审计对象逐渐多样化、复杂化,人们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不断增长,审计项目日益增多,而当前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很多审计人员超负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推行审计监督全覆盖,也难免使审计监督全覆盖流于形式。同时,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审计管理、组织计划、方法技巧、审计范围等方面,都必须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径、创新方式方法。因此,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抓住审计监督全覆盖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共同组建一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监督全覆盖队伍。
2.2审计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审计计划安排缺乏“一盘棋”的思想。有的审计机关在编制计划前,未能自上而下地确定下一年度的审计重点领域、总体目标、工作思路,计划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和本级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项目结合后进行汇总,往往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不系统。与此同时,地方审计审计机关的部分业务部门工作牵涉较广,如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往往并非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由于其涉及的项目、任务多,需要各业务部门共同承担其项目、任务,计划安排上,仅仅由经济责任审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分别提出审计备选项目,再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后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存在部分业务部门不熟悉审计对象的问题。
2.3部门之间信息屏弊
各业务部门对各自的数据资料进行对口归集、管理和运用,彼此之间数据资料不进行传递、共享,存在数据资源壁垒现象,这样一来,割裂了各行业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审计人员难以对不同行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审计资源、信息难以衔接、整合与共享,影响数据利用效果。
3、加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