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毕业学术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省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
作者:
单位:
联系方式:
专业:教育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
目 录
内容提要…………………………………………………………………………1
关键词……………………………………………………………………………1
一是诵千古美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2
二是从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中体会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3
三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人物的高大形象中接受爱国教育。……………3
四是抓住反映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章,由具体形象入手,培养爱国情感。
…………………………………….4
五是通过说话和写作训练,加强儿童的内心感受……………………………5
1、从家乡、学校及班队活动入手,认识祖国,感受祖国,获取作文题材
………………………………5
2、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 …………………………………6
参考文献…………………………………………………………………………8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
[内容提要]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语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地进行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调查。近几年来,我省中小学教育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据一所小学抽样调查,不知道“十一”国庆节的学生占有15%,不知道国歌叫《义勇军进行曲》的占58%,不知道我国是“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的占16%,认为外国比中国好,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的占有16%,不知道为什么要升国旗的占60%,长大了出国赚大钱的占领23%,不了解帝国主义侵华史实的更是占大多数。通过调查,我们感到震惊,不仅增强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知道和认识祖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基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并在行动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语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在语文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提出三维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儿童个性的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恰好是个性培养的内容之一。祖国,是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提时期,正当儿童对言语、对形象、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敏感的时期,老师把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气节,祖辈的光荣历史,随着语文教学沁入儿童稚嫩的心田里,必然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并发生深远的影响,犹如把种子播到田地,会萌芽、生根一般。一旦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他们的道德情感、个性品质,都会随之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下面我以三年级教材为例,从五个方面谈点认识。
一、诵千古美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陶冶心性、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增进广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第五册21课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