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文言文-精讲精练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一是“常见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在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哪一个义项,是复习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
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仍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上,在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其中考查的重点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二、考查方式:①直接解释词语;②单项选择;③判断正误。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是限制性的条件,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金题解剖】
一、(2004,北京市丰台区)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低微而鄙陋 ②奔走效劳 ③苗 ④把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①句中的“卑鄙”同现代汉语不同,不是贬义词,此处是“低微而鄙陋”的意思。第②句中的“驱驰”考查双音节词,应是“奔走效劳”的意思。第③句中的“毛”,可联系成语“不毛之地”来理解。第四句是考查介词,这里是“把”的意思。
二、(2003,湖北省荆门市)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古汉语中,“坐”的意思较多,有“铺席屈膝臀着脚跟”“座位”“因……犯罪”“因为”等意思,例句中的“坐”是“犯罪”的意思。A项的“坐”解释为“因为”,CD两项中的“坐”意思同现代汉语一样,即“铺席屈膝臀着脚跟”。
三、(2003,昆明市)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B.造饮辄尽????? 造:制造
C.箪瓢屡空??????????? 屡:经常??? D.颇示己志????? 颇:稍微
[答案]B
[解析]此题也是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但考查方式同例2略有不同。B项中,“造”字有“到……去”“制造”“成就”等义项,由上文亲旧“置酒而招之”可以看出是陶渊明去喝酒,因此此处应译为“到……去”,而非“制造”的意思。
四、(2003,宁波市)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A项中的“反”通“返”,学生可联系课文《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句。B项选自课文《愚公移山》,其中“惠”通“慧”。C项选自课文《童区寄传》,其中“虚”通“墟”。D项中没有通假字。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素衣而出(穿) ? B.天雨(下雨) C.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