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跨国公司在中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DI——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2.初步投资阶段(1984——1991年) 这一阶段的成果: 总量: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32.88亿美元; 合同总金额:476.36亿美元; 合同项目总数:4.1574万个。 年平均: 平均利用外资总额:25.88亿美元; 平均合同总金额52.93亿美元; 平均合同项目总数4616个。 这四年成果: 总量: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098.19亿美元, 合同总金额为3435.22亿美元, 合同项目总数为21.6761万个, 年平均: 年平均实际利用外资为274.55亿美元; 年平均合同金额为858.81亿美元; 年平均合同项目数为5.419万个 。 成果: 2002—2009年期间,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800亿美元,比第二阶段增长了3倍。 三、FDI在华地区分布及流向 四.外商投资方式 五、1978-2007年外资主要来源国 六、外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 2外资行业分布 影响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十大法律法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01年3月15日起施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2000年10月31日起施行 《外资企业法》——2000年10月31日起施行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4月1日起施行 《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2004年12月起施行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2006年1月起施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 《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外资在华大记事.doc 一、跨国投资的有利影响 1.弥补我国资金短缺 2.拉动GDP增长 3.增加劳动就业 4.促进外贸出口 5.带动技术进步 1.弥补资金短缺 GDP的计算公式: GDP=C+I+G+X-M (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3.增加劳动就业 外资企业出口额和进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 5.技术外溢带动我国技术进步 二、跨国投资的不利影响 全球主要国家的FDI依存度(1992-2004年平均) 国家FDI/GDP (%) 1.经济安全威胁 具体表现: 品牌侵蚀——通过收购我国品牌,并将其打入“冷宫”,在中国市场上中国品牌大量“消失”。 技术控制——控制“技术秘诀”。 行业垄断——外资在我国许多行业占有50%以上市场份额。 品牌侵蚀 在我国与国外资企业合资中,许多国内知名品牌在合资后被外方吃掉,“民族品牌”从市场上逐渐消失、难觅其踪。 例如: 碳酸饮料市场上,外国品牌占有率达到90%以上,国内仅剩下“健力宝”仍苦苦挣扎; 化妆品市场上,国外品牌占领了75%的市场份额; 洗涤用品市场上,全国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商吃掉3个; 昔日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本土名牌,如:“扬子”、“香雪海”、“红梅”、“熊猫”、“活力28”、“天府可乐”、“北冰洋”等,一个个都淡出视线消失。?? 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这个低端消费市场的领导者能否“天天见”尚不明朗; 一度独领风骚的乐百氏,在被达能收购前曾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占到30%的份额,在收购完成的六年后,市场份额仅为5%; 纳入竞争对手吉列之手的南孚电池在海外市场无所作为; 易手后的“中华”和“美加净”在联合利华的大树底下没能发扬光大; 小护士与欧莱雅历时4年的谈判没能换来完美联姻,收购完成后欧莱雅也曾投入重金发展“小护士”,怎奈因种种原因折戟沉沙,此后这个老化的品牌便基本陷入自身自灭,占有率逐年锐减,品牌排名也到了十名之外…… 技术控制 外资企业向中国转移的技术,大多是已经成熟的或者较为落后的,部分先进技术(专利),也被外资企业垄断,唯恐被模仿和抄袭。 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即使那些在国际市场中被广泛认为已经具备竞争能力的产品。 例如我国家电业,实际上许多核心技术都在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