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作者笔下宝黛爱情结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楼梦》原作者笔下宝黛爱情结局《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最后十回,写宝黛爱情的笔墨已经不多。贾家的状况越来越不景气,连当家人王熙凤也病了。贾琏刚一接手,就打老太太的主意,央求鸳鸯当贾母的金银首饰。王熙凤的首饰也当了一些。皇宫的太监前来勒索。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来旺家的等所代表的中层管理人员开始弄权,并且彼此闹矛盾。贾珍、贾蓉父子公然带头聚众赌博。失盗之事屡屡发生。贾雨村突然降了,甄家被抄了。贾府自己因发现绣春囊也抄检了大观园。三姑娘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还说:“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又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中秋节又到了,宁国府的庆祝格外奢华不堪,老祖宗的幽灵不免为之叹气。荣国府的庆祝,也只剩下凄凉而已。此种背景之下,宝黛谈恋爱的情绪恐怕都没有了。
当然,他们也不需要再那样细细的较着劲谈了,他们已经谈完了,他们只是在无望的等待。绝望的情绪占据了宝玉的身心。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月初三的八旬大寿刚过,各种人事纠葛暴发出来,探春发感慨:“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宝玉劝她安富尊荣,不必为这些俗事扰心。尤氏说:“谁都象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又说他不虑后事。宝玉说:“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李纨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宝玉回答说:“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大家一起说宝玉说的是呆话、疯话。
其实宝玉说的是真话、心底的话。口里说是与众姊妹在一处,实际上是愿意和黛玉在一处。但他知道,他已经不可能与黛玉永远在一处,所以他说“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爱情带来的是幸福,幸福的标志是在一起,不仅心在一起,两个人也要在一起。也就是永不分离。当爱情遇到挫折的时候,当事人会产生虚无感和幻灭感。当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爱情就变成了痛苦。解脱苦痛的办法,只有死亡。第二十二回宝玉所作偈语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认为他的禅意不够彻底,于是又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黛二人,都是以爱情作为人生的立足点,爱情不能实现,就失去了立足的余地,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相爱之男女,常常爱和死交替挂在嘴边,就是这个道理。要么爱,要么死,二者必居其一,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红楼梦》前八十回结束的时候,死亡的危险已经在真切地威胁着宝黛。第七十六回史湘云和林黛玉月夜联句,最后几联,越来越凄清死寂,例如:“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笑语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残更、剩雪、霜痕、夕?、空存、将涸、已昏,全部都是更残夜尽的意象。特别是最后一联,湘云的上联是“寒塘渡鹤影”,黛玉的下联是“冷月葬诗魂”。湘云称赞“葬诗魂”的句子好极,但还是有不祥之感,说:“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实际上是黛玉之死的预兆。而晴雯之死,则是黛玉之死的一次预演。抄检大观园的最主要的牺牲者是晴雯。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是《红楼梦》的大篇章大特写,作者用极浓墨的笔墨给以描绘。
晴雯的地位在作者以及宝玉的眼里是诸鬟之首。所以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为第一,第二是袭人。王熙凤的评价是:“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宝玉以此格外看重晴雯,视她为怡红院最可信赖的人。给黛玉私传旧帕子的秘密工作,就是派晴雯去的。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过去的红学研究者有这样的看法,应不无道理。问题是王夫人看不上,她说:“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晴雯在病中被赶出了大观园,没几天就悲惨的死去。宝玉在晴雯去世之前曾看过一面,作者用特笔写出晴雯的清白,以及被迫害至死的冤屈。晴雯死后,宝玉写了一大篇沉哀至痛的祭文,叫《芙蓉女儿诔》。研究者都认为,名义上是诔晴雯,实际上是诔黛玉。
《芙蓉诔》中有两句写的是:“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宝玉刚诵读完诔文,转身要走,不料山石后面出来一人,说:“且请留步。”跟宝玉的小丫鬟大叫,说:“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来者原来是林黛玉。黛玉称赞祭文写的好,说:“好新奇的祭文!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