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版民专题六七测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
1.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
①古希腊地图 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 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当马其顿的铁骑踏破雅典的城门,雅典沦为马其顿的附庸,雅典民主便成为永恒的历史。也许正如恩格斯所说“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从围绕雅典灭亡原因的角度看,恩格斯的论述可作为驳斥哪一正确论点的论证( )
A.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间接民主
B.雅典公民中的妇女和奴隶无权参与国家政权
C.雅典公民因素质参差不齐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
D.雅典民主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3.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看来,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最主要的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亚里士多德评论的是( )
A.实行直接民主制 B.颁布解负令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实行抽签选举法
4.下列描绘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
①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权力机关 ②此时的雅典男女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雅典民主是部分人的民主,具有局限性 ④雅典的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的基础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明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左右
7.(2012·泰州模拟)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8.《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B.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9.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451年,罗马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了平民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巩固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10.某中学进行“3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11.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种法律应该是( )
A.自然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习惯法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雅典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材料2:梭伦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主要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讼案件首先通过陪审员审查,然后由法官判决,但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