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途径给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护理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多途径给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护理体会摘 要: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清胰汤(II)保留灌肠、胃管内注入和上腹部痛点处消炎散外敷,通过中药多途径给药,积极抗炎、解痉、抑制胰酶分泌、镇痛、营养支持、纠正体液失衡和循环障碍,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有效地控制感染,缓解腹痛,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中药多途径给药 观察和护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其中男48例,年龄20~70岁;女15例,年龄17~65岁。
2、方法西医治疗措施:禁食及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抑制胰腺分泌;补液及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病人禁食时间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所以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及合理的营养供给,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静脉用药情况,确保各项治疗及时有效。
中医治疗方法:清胰汤(II)方剂组成:栀子25g丹皮25g大黄40g木香25g厚朴25g元胡25g赤勺40g;清胰汤(II)配制方法:水煎,一份药五份水,熬至水剩一半,滤渣,瓶装备用;给药途径:清胰汤200ml加芒硝20g保留灌肠,每天三次;清胰汤50ml加芒硝10g胃管内注入,每天三次;消炎散方剂:虎杖200g冰片200g;消炎散配制方法及用法:研碎成末,用生菜油调成糊状,涂抹在纱布上,予上腹部痛点处持续外敷,腹带固定,每天一次。
二、用药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起病急,病程长,长期禁食,身体虚弱,病情变化大,易反复,不少患者情绪低落,沮丧。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特别是要使病人放松对疼痛和呕吐的恐惧,告诉他们随着病情的控制,疼痛和呕吐定会缓解[1]。部分患者担心清胰汤胃管内注入和保留灌肠后腹泻会损伤身体,不愿坚持,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用药后出现腹泻是疾病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种操作前认真解释,精心准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从而让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清胰汤胃管内注入的护理
胃管注入之前,向患者讲解胃管注入清胰汤的目的是为了理气、消胀、镇痛、导泻,以取得配合,必须确保胃肠减压管通畅、在位,先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取温热清胰汤50ml加芒硝10g胃管内注入,再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以防胃管堵塞,然后夹管30~60分钟[2]。注药速度要均匀,药液温度要适中,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为原则,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时要稍停片刻或减慢注入速度。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关闭胃管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有无注药所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松开胃管外端接负压吸引器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从而判断胃排空程度并做好记录[3]。
3、清胰汤保留灌肠的护理
取清胰汤(II)200ml加芒硝20g保留灌肠,灌肠前向患者讲解灌肠的目的主要是导泻、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毒素吸收。
3.1清胰汤灌肠液的温度:灌肠液的温度适宜,可延长灌肠液在患者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4]。按护理学教科书,中药灌肠液温度一律保持在39~41℃[5]。
3.2肛管插入的深度 最适宜插入20~25cm,既对患者损伤小,又有利于清胰汤灌肠液与肠粘膜充分接触,增强药物吸收,使灌肠液匀速地进入体内,从而减少对肠道刺激,延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6]。操作过程中要关心和安慰病人,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指导病人做深呼吸。灌肠完毕后将患者臀部抬高10~20cm,并保持左侧卧位。
3.3观察排便情况 每次灌肠后都应观察排便的次数及量,如灌肠后腹痛、腹胀无缓解或排便次数少于3次/日,应报告医师,遵医嘱增加灌肠次数,指导患者排便后清洁肛门皮肤。
3.4消炎散持续外敷给药的护理 给患者讲解外敷消炎散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用腹带包裹消炎散敷于上腹部疼痛剧烈处,保持消炎散外敷在位,敷药期间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皮肤痒感,如有停止外敷,清洁局部皮肤;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局部皮疹,同样停止外敷,清洁局部皮肤。在患者痛、吐、闭、胀症状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正常,肠功能大部分恢复并可少量进食后停止保留灌肠[7],胃管注入,消炎散外敷。
经过对6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西医抗炎、解痉、抑制胰酶分泌、镇痛、营养支持、纠正体液失衡和循环障碍等治疗的同时配合清胰汤(II)保留灌肠、胃管内注入和上腹部痛点处消炎散持续外敷等多途径给药的治疗、护理,深切体会到注意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保证用药效果,尤其在进行各种操作前认真解释,精心准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