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电动势》教学设计-潮州金中张祥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动势》教学设计
潮州金中 张祥勇
一﹑【课标要求】
在上一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 【教材分析】
本节概念抽象,电动势是本章重点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教科书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本节是为后面学习闭和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三﹑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重点﹑难点】
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用具】
干电池 铅蓄电池 锂电池 学生电压表 不同阻值的电阻 导线若干。
七﹑【教学设计思想】
情景引入
情景引入
投影实物:展示大家熟悉各种电池并提出问题
知识回顾
复习电源的作用
复习恒定电场中电流的移动情况
动画展示
正电荷在电源内部移动
提出问题
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为什么能匀速率定向移动?
匀速向上提起某物体所伴随的功能关系
类比探究,得出结论
①非静电力的作用。
②电源是什么样的装置
探究引申
举例:投掷小球并提出问题
提出概念
电动势
八﹑【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电源
提出问题:
比较思考
2.电动势
3.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电源的内阻
投影展示几种电池,学生思考讨论。
这些标志表示一个什么共同的物理量?
进一步设问:真的是电压吗?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⑴电源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⑵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否变化?
说明:
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负电荷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动相当于正电荷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为了方便,我们按正电荷移动的说法。
动画展示正电荷在电源内部移动,请同学们思考,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为什么能匀速率定向移动?为了很好理解这个问题,先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⑴如图所示,用拉力F匀速向上拉起一重物,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⑵拉力F起到什么作用?
阐述:
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拉力F克服重力做功。
顺着刚才的思路,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并思考:正电荷在电源内部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能从负极匀速率移动到正极吗?请详细说明原因
阐述:
正电荷从负极不断地移回到正极,此过程受到电场力,但电场力是阻力。因此,还需要某种动力,这种力不是静电场给的,所以我们把他称做非静电力
(如图)
F
F
学生讨论:分析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到正极过程中所伴随的功能关系。
阐述:
为了形象的说明电源作用,现用类比方法进行描述:电源好比电动机(演示),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
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那么抽水机作用相当于电源。
根据以上所学内容请同学们从能量转化角度总结:什么是电源?
展现不同的电源,问:在这些电源中非静电力是什么?他们分别将什么形式能转化为电能。①干电池②铅蓄电池③手摇发电机
进一步设疑:这些电源在移动相同电荷时,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势能一样多吗?为了方便研究,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一个人两次投掷同一只铅球,一次投的远一些,一次投的近一些。问:①人对铅球两次做的功一样多吗?②铅球离开手时所获得的动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进一步设例;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尽全力投掷相同的铅球,谁使铅球获得初动能多?谁的铅球投的远?谁投铅球的本领强?
进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