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元1:土方工程.ppt

发布:2017-10-10约5.35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 2.最优方案判别法 3.方案的调整 1.2.3.3 用“表上作业法”求解最优调配方案 1.3土方工程施工要点 两侧挡土板水平放置,用工具式或木横撑借木楔顶紧,挖一层土,支顶一层。 适于能保持立壁的干土或天然 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2m以内。 1.3.2土方边坡与土壁支撑 1.3.1施工准备 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并在两 侧同时对称立竖枋木,再用工具式或木横撑 上下顶紧。适于能保持直立壁的干土或天 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m 以内。 挡土板水平连续放置,不留间隙,然后 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枋木,上下各顶一根撑木, 端头加木楔顶紧;适用于较松散的干土或 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为 3~5m 。 挡土板垂直放置,连续或留适当间隙,然后每侧上下各水平顶一根枋木,再用横撑顶紧;适于土质较松散或湿度很高的土,地下水较少,深度不限 沟槽上部设连续或水平支撑,下部设连续或垂直支撑;适于沟槽深度较大,下部有含水土层情况 沿挡土位置预先打入钢轨、工字钢或H型钢桩,间距1~1.5m,然后边挖方,边将3~6cm厚的挡土板塞进钢桩之间挡土,并在横向挡板与型钢桩之间打入楔子,使横板与土体紧密接触;适于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粘性或砂土层中应用。 在开挖基坑的周围打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板桩,板桩入土深度及悬臂长度应经计算确定,如基坑宽度很大,可加水平支撑;适于一般地下水、深度和宽度不很大的粘性或砂土层中应用。 在开挖的基坑周围打钢板桩,在柱位置上打入暂设的钢柱,在基坑中挖土,每下挖3~4m,装上一层构架支撑体系,挖土在钢构架网格中进行,亦可不预先打入钢柱,随挖随接长支柱适于在饱和软弱土层中开挖较大、较深基坑,钢板桩刚度不够时采用 在开挖基坑的周围,用钻机钻孔,现场灌注钢筋混凝土桩,达到强度后,在基坑中间用机械或人工挖土,下挖1m左右装上横撑,在桩背面装上拉杆与已设锚桩拉紧,然后继续挖土至要求深度。在桩间土方挖成外拱形,使之起土拱作用。如基坑深度小于6m,或邻近有建筑物,亦可不设锚拉杆,采取加密桩距或加大桩径处理适于开挖较大、较深(6m)基坑,临近有建筑物,不允许支护,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采用。 同挡土灌注桩支撑,但在桩顶不设锚桩锚杆,而是挖至一定深度,每隔一定距离向桩背面斜下方用锚杆钻机打孔,安放钢筋锚杆,用水泥压力灌浆,达到强度后,安上横撑,拉紧固定,在桩中间进行挖土,直至设计深度。如设2~3层锚杆,可挖一层土,装设一次锚杆 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期较长,邻近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不允许有任何下沉位移时采用 。 系将挡土灌注桩在平面布置上由单排桩改为双排桩,呈对应或梅花式排列,桩数保持不变,双排桩的桩径d一般为400~600mm,排距L为(1.5~3)d,在双排桩顶部设圈梁使其成为整体刚架结构。亦可在基坑每侧中段设双排桩,而在四角仍采用单排桩。采用双排桩支护可使支护整体刚度增大,桩的内力和水平位移减小,提高护坡效果.适于基坑较深,采用单排混凝土灌注桩挡土,强度和刚度均不能胜任时使用 在开挖的基坑周围,先建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达到强度后,在墙中间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直至要求深度。对跨度、深度很大时,可在内部加设水平支撑及支柱。用于逆作法施工,每下挖一层,把下一层梁、板、柱浇筑完成,以此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水平框架支撑,如此循环作业,直到地下室的底层全部挖完土,浇筑完成。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10m)、有地下水、周围有建筑物、公路的基坑,作为地下结构的外墙一部分,或用于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施工,作为地下室结构的部分外墙。 在开挖基坑的周围先建造地下连续墙支护,在墙中部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土方至锚杆部位,用锚杆钻机在要求位置钻孔,放入锚杆,进行灌浆,待达到强度,装上锚杆横梁,或锚头垫座,然后继续下挖至要求深度,如设2~3层锚杆,每挖一层装一层,采用快凝砂浆灌浆。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10m)、有地下水的大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有变形、采用机械挖方、要求有较大空间、不允许内部设支撑时采用。 在基坑周围打板桩或设挡土灌注桩,在内侧放坡挖中间部分土方到坑底,先施工中间部分结构至地面,然后再利用此结构作支承向板桩(灌注桩)支水平横顶撑,挖除放坡部分土方,每挖一层支一层水平横顶撑,直到设计深度,最后再建该部分结构。适于开挖较大、较深的基坑,支护桩刚度不够,又不允许设置过多支撑时用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