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公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们需要什么样公平
公平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表现为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还有很多话题与之相关,比如“官二代”、“富二代”、“显二代”等等。社会上关于公平始终很纠结,抗议的人多数是弱势群体、民工、上访的、盲流、无业人员等等,他们发出的质疑、抗议都在说不公平。社会有很多不安定也来自于对某件事情的不公平的愤怒。
公平这个话题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讨论,连总理也特别爱说“公平正义”。
对“公平”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立场来看。在思想史上一直都有两派观点,一是起点的公平,一是终点的公平。所谓起点的公平就像运动会上跑步,枪一响,大家都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但是大家的速度总会有快有慢,否则刘翔也当不了冠军。强调起点公平暗含着终点上是有差距的、不公平的。邓小平讲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句话讲的时候,起点是公平的。但今天看,人们所关注的所谓收入差距大,是直接看向了终点,一部分确实先富起来了,但是差距有些大。
立场不同,心态就不一样。我1989年开始做生意那会儿,没人给我发工资,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下岗职工,那时候大家是起点公平。折腾了20年,有的公司破产了,有的公司还维持,有的收入多点儿,有的收入差点儿。20年以后,你说不公平了,那之前这20年的政策难道错了?1989年我起跑时,大伙儿都一样啊,今天说收入差距给整大了,那我也有想法。
强调起点公平、一致性或等同性,却不承认终点的必然差距,那在运动场上就没法儿玩了。所以起点公平是强调竞争。愿意强调起点公平的,多数是强者、自信的人、愿意创业的人、愿意保持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就像在运动场上跑步,刘翔肯定愿意起点公平,因为他跑得快,起点公平实际是激励大家奋力快跑。
从学术上来说,起点公平更多是强调机会均等。比如说教育,不管有钱没钱,不管是“官几代”、“富几代”,大家受教育机会或教育条件是一样的。公立教育由政府来承担,就不能够有人受歧视。除了那些私立的贵族学校不谈,有一些特别好的公立学校,像北京人大附中,收取高额费用,只能是特别的人或者有特别关系者的孩子们才能???去,这就叫“机会不均等”。“机会均等”在教育上应该是有教无类,所有孩子都能够公平地享受教育;至于施行教育以后,孩子们努不努力就干涉不了了。像国外发达国家,学校教育水准都差不多,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读书,天天玩,起点是公平的,但是你没学出来,逐步跟别人拉开差距,那就不能怨政府了。
另外每个人有就业的权利,在国有企业小孩可以顶替父母岗位,非国有企业就没有这样的政策,这就可能发生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了。大学毕业后大家自由择业,毕业生自己去网上找机会应聘,这就叫“机会均等”。但任何时代总是会有一些人可能有些特殊背景,他不需要这么辛苦,直接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比如“文革”的时候参军,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先到农村插队,但也有干部子弟、军人子弟直接就可以去当兵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王中军就是这样,他父亲是部队的一个领导,他当兵直接就去了,等他办公司的时候,才发现居然连入伍手续都没有,后来才回到北京补办。入伍时,部队首长问他,是想学技术还是想长干呢?那会儿学技术就是以后到工厂工作,长干就是永远在部队学军事。他说我要长干,后来就当了侦察兵。显然,在那个年代他的机会跟普通人不一样。
再有现在看病,也有机会均等的问题,我前两天去301医院看个病人,发现病房拥挤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中国医疗资源十分紧缺,所以看病过程中一定有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我们在三亚海棠湾项目边上有一个301医院,投了20亿,可能多数人还是没条件去那儿看病。据报载,目前中国医疗资源的80%是向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倾斜的,显然,医疗资源不是对所有人都平等地开放,而机会均等是要求大家在教育、医疗、就业方面都一样,只要我作为公民,我想去就应该能去,不应该分这么多等级。
另外关于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均等,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民主。一个公民,我有权利对某件事情发表意见,然后参与社会管理,不能说我是普通老百姓,我就不能管。比如在西方还可以参与组织政党、竞选,什么人都行,这就是机会均等,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机会也是开放的。你想做的事情有充分的自由,社会不给你设置障碍,只要你愿意做,在第一天你进入的时候,门槛是一样的,至于你能不能像奥巴马一样从科级干部选上总统,那要凭本事了,这就是在起点上强调公平的结果。
今天中国的收入差距比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比1976年以前大很多。我读研究生刚毕业工作时,我母亲跟我打赌,因为她觉得自己工资挺高,有好几百块钱,我那时硕士毕业拿70多块钱,她说你这一辈子不可能赶上我。今天我已经远远超过她了。因为按照她在“文革”前毛泽东时代的概念,一辈子工资涨不了多少,那时候是结果公平,大家都一样,所以她觉得不可能。如今不同了,中国有1亿以上投资能力的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