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手外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止痛,上肢包扎固定并制动,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伤肢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皮瓣移植成功的有力保证,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带蒂皮瓣;移植;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00-02
各种手外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游离皮瓣植皮无法修复者,临床上常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恢复手的功能。此方法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等优点,且有利于手的功能重建。我科自2003年1月~2008年7月共收治各种手外伤需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4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35例,女,1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其中机器绞伤21例,砸伤12例,电锯伤7例,车祸伤8例,合并手部骨折45例。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结果47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皮瓣均成活,1例移植皮瓣坏死,进行再次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成活。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手外伤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受伤后普遍精神紧张,担心愈合后是否影响手部功能,害怕致残、截肢等,再加上伤口出血、疼痛使患者受到不良心理刺激,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上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关心患者,态度亲切和蔼,治疗操作准确娴熟,仔细耐心通俗易懂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评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恐惧心理。
2.1.2健康宣教向主管医生详细了解患者伤情,治疗方案及护理要求,与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及早期清创和皮瓣移植治疗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手术时患者应如何配合,交代手术后患肢长时间固定带来的生活不便及手术的预后,让患者对大体的康复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为防止血管痉挛,劝告患者绝对禁烟[1]。
2.1.3术前准备常规做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训练床上大小便、备皮、剪指甲、宣教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咳嗽,引起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处疼痛。备皮时观察供皮区颜色并记录,以便术后皮瓣对照。严禁供皮区穿刺。
2.2术后护理
2.2.1环境要求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湿度60%为宜,病房禁烟,定时通风,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2.2.2 固定与体位护理术后皮瓣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固定制动,一般卧床1周,平卧是术后最佳卧位,应将患肢肘、腕部垫起,高于心脏水平10°~15°,以促进血液循环。造成皮瓣撕脱的原因有睡眠中不自觉的动作,说话时习惯动作,不注意滑倒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防滑、轻便、大小合适的鞋,避免因滑倒造成皮瓣撕脱。睡眠前检查固定姿势是否稳妥,夜间多巡视,防止患者在熟睡时不慎拉脱[2]。如抽出应急诊手送手术室再次缝合手术。同时,应做好防痔疮护理。
2.2.3皮瓣血运的观察与护理①皮瓣转移术后,一般行局部包扎固定,留出观察窗观察血运皮瓣伤口渗血情况,伤口渗血多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感染。②严密观察皮瓣血供,防止发生血管危象,确保皮瓣移植成活。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且60%发生在24~48 h[3]。术后1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并详细记录。一般术后24 h内每0.5小时观察1次,24~72 h每1~2小时观察1次,以循环良好、皮瓣红润、局部无肿胀、张力适中、与邻近皮温相差1~2℃、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试验正常为佳。若皮瓣颜色苍白、青紫、肿胀、疼痛、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反应迟钝,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寻找原因对症处理,血管危象分为动脉血管危象和静脉血管危象。③冬天要注意皮瓣保温,因寒冷可引起血管痉挛,可用60 W烤灯距皮瓣30~50 cm持续或间断照射手术部位保持局部温度达到33~35℃,但应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2.2.4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术后做好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及全身有无出血倾向。禁止在患肢行静脉穿刺输液,以防止血管壁炎性内膜增生和血管栓塞而导致皮瓣坏死。
2.2.5 疼痛护理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使血管收缩,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有必要减少患者的疼痛刺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