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高校图书馆建设及大学生素质教育.doc

发布:2017-08-27约3.1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高校图书馆建设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使学生获得正常的智力,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教育环节中,如何发挥其教育职能,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和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这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有人错误地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借书,还书和藏书、熟悉业务,踏实勤奋者就是称职的图书馆员。他们还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课堂老师的专利,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所以不想多管闲事。由于受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有部分人是只服务不育人,把高校图书馆看成是图书仓库,把高校图书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图书借阅等服务性工作,而不是把它看作教育工作本身。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场所,第一是图书馆。”从这里看出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潜在和隐性的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向大学生展示了一个无边的知识海洋,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兼学专业课程以外的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使大学生借助图书馆了解和获取更广阔更新鲜的知识营养,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使用各种能帮助自己提高的工具,从而达到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提高的目的,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2.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阵地。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实际上是提出了教育要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不能片面地把面向现代化理解为高科技,忽视精神文明和人的素质现代化;把面向世界,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没有国界,忘记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把面向未来片面理解为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忘记怎样做人是人的素质的第一大要素。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能避免和纠正这一偏差。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整体优化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之一。而且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德育教化的功能,它对于塑造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具有特殊意义。在日常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中,它具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导向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规范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其思想品行、行为规范的养成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的独到功能。 图书馆丰富、高品位的馆藏、浓郁的文化氛围,也给人的心灵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文化学习的感受力、领悟力。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高校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的汇集地,也是文化开放的窗口。国内外的各种精华和糟粕往往借知识的载体进入大学校园。图书馆完全可以凭借天时地利的条件,开展课外教育,结合推荐精选的优秀书刊,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国情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此激发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陶冶他们道德情操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激励他们为报效祖国发愤读书,贮备知识,使课堂理论教育中的灌输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1.利用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热情。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把读书活动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并应作为图书馆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去做。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等,使大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书活动,以“读书”为媒介,配之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实现图书馆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的职能,即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2.及时向大学生推荐新的图书资料,引导大学生阅读。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尽量入藏一些素质教育所需的图书,努力开展藏书的宣传活动,除了对近期入藏或即将入藏的新书进行较为深入的宣传外,还应挖掘馆藏,对现有的馆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科学名著、名人传记加强宣传。一般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