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临床疗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摘 要】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平稳1~2d后,行肢体功能康复促醒与锻炼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GCS。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行脱水降颅压、内环境稳定维持、抗感染、肠内营养、神经营养等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处于急性期患者,行保护性约束,每隔1.5h变换1次体位,维持患者的卧位舒适,确保良肢位摆放,避免关节发生变形与挛缩;处于恢复期患者,指导其功能锻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由专业功能治疗师进行指导,由专业培训护理进行操作,待患者病情平稳1~2d后,行肢体功能康复促醒与锻炼的综合康复护理[2]。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功能锻炼 分阶段开展康复训练,处于晕迷期患者应维持关节、肢体功能位,行保护性制动。(1)卧床姿势应正确,肩部关节应为敬礼位;腕关节35°,背屈;肘关节90°,弯曲,使用硬板靴防止足下垂。(2)使各关节被动活动,上肢肩部外旋,后旋前臂,后旋关节与上臂,进行屈伸运动,1天2次,每次11~15下。
1.2.2 促醒 (1)在护理过程中,应将患者作为清醒患者,加强语言交流,并进行解释工作,以言语方式呼唤促醒。(2)音乐呼唤,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时,选择患者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以短片的形式反复播放,1天3次,1次3min,控制好播放时间和音量,不宜过长与过大,防止疲劳。(3)皮肤刺激,按摩患者的全身皮肤与肢体,在每次翻身时,刺激患者的皮肤,加强外界的刺激。选择合适温度水擦洗患者全身,并进行穴位按摩[3]。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根据GCS评分评定患者的近期疗效;在预后6个月后,再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在传统的治疗中,昏迷患者通常从清醒后开始康复锻炼,但是随着康复手段、康复机械的多元化,临床康复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损伤较为严重,且缺失了神经功能,若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必须加强功能恢复训练。有关实验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后,早期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即形成微血栓,脑微血管结构已遭到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也逐渐肿胀。待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经系统不再发生恶化症状后,于1~2d即可开展训练[4]。
在本实验中,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另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总而言之,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后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燕平,王子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2] 于雪梅,谭易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体位及时间的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4—185.
[3] 陈伟丽,李嫦珍,刘淑萍,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6—757.
[4] 缪爱梅,黄春霞,余儒,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连枷胸伤员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56—58.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