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A二部生物学案第四章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编者 曾海新 审批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学会判断演替的类型
2.关注并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并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新知探究〗
知识目标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2.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 、 上进行的演替。
其演替的大致过程为: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3.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 、 等上进行的演替。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主要区别是 ,这是判断二者的重要依据。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P79,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
4.弃耕农田上是否能发生演替?与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相同吗?两者有何不同?
?
知识目标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具体表现在人类可以 、 、 ;也可以 、 、 ,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知识目标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我国存在的问题:过度垦荒造成 严重流失,江河排洪能力下降及土地严重沙化。
2.措施: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 、 、 颁布了《 》,于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达标测评〗
1.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2.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
A.地衣 B.苔藓 C.草本植物 D.细菌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4.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 ,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5.20世纪末 期,我国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过多、河道堵塞
B.环境污染严重,废水流入河道
C.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过多的退耕还林、还草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哪种演替?你能说明理由吗?
提升篇
1.在出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 )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的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的干旱环境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3.(2008广东理科基础)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4.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从湖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