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_马太效应_的成因与突破_宇秀琴.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与管理》 年 月 日
2008 9 20
基础教育中“马太效应”的
成因与突破
!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 宇秀琴
《圣经·马太福音》篇末写着:“凡有的,还要加 等,对这些学生,老师的要求也不高,上课看小说也
给他,叫他更有;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行,睡觉也行,只要不打扰别人。正是由于偏重升学率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把这一现象称为 “马太效 而单纯面向少数、冷落大部分的这种做法,造成了重
应”。同样是接受教育,一个农村孩子与一个城市孩 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养成的结果。近年来高等院校
子所受到的教育在质量上却有差别;一个一般学校的 屡有反映,新生的素质较差,许多方面需要补课,甚至
学生跟一个重点学校的学生所受的教育也有很大差 要从基础文明抓起。这就是说,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
距;即便是同一所学校,面对的是同样的教师队伍,拥 也只是着眼于升学的人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质量,
有共同的教育资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质的方面也有 偏重升学的结果并不能使高一级学校满意。
不平等现象,尤其是成绩不佳被学校、被老师认为后 偏见和浅见———评价体制的原因
2.
进生的学生受“马太效应”影响,成为“被遗忘一 偏见是一种不公正的看法。常常见到这样的情
族”。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由此导致“马太效 况:对于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教育者会有不同的看法。
应”愈演愈烈。 而对于我们的中学生评价体制中最重要的和非常有
一、基础教育教学中“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 市场的依据就是偏重传统的智力标准,更可怕的是,
升学教育———体制上的原因 学生考试分数竟然代表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仿佛也成
1.
以升学为目标,这在广大中学已成为公开的、毫 为学生日后的前途和命运。这种偏见埋葬了无数学生
不隐饰的事实,社会认可,家长同意。甚至个别学校别 的特殊才能。今天传统的智商学遇到了多方面的挑
出心裁地提出:我们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全面 战,包括许多家长业已认识到并非“万般皆下品,唯
追求升学率。由于把瞄准点与升学对齐,因而升学希 有读书高”。人的智力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多方面:
望不大的学生就理所当然被遗忘在角落里。据了解, 语言方面的智力、音乐方面的智力、身体动觉方面的智
有些中学每次考试后都要重新排座位,让学习成绩较 力、空间方面的智力、人际关系方面的智力,这几方面
好的学生在教室中部以前的“黄金地带”,时刻处在 智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每个人身上发展是不平衡
老师的关注之下。依此类推成绩差而且自控力较差的 的。显然,只以学习成绩来判定智力高低是不科学的。
学生就只能在“边缘地区”,如教室后部、某个角落 浅见使我们评价体制中不能正确对待或看不到
· ·
60
宇秀琴:基础教育中“马太效应”的成因与突破
受教育者身上深藏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可能。现代科学 头走路”,这样后进生完全可以学好文化而确保大面
证明,人的潜能可以分为体力潜能、智力和创造力潜 积丰收。
能、个性潜能三大类,其丰富性令人惊讶。而且人的潜 重视非智力因素,注重情感投入,与学生交朋友
2.
能具有个体差异性,一是表现领域不同,如歌唱家的 中学生无论从其生理乃至心理上都不成熟,而所
声带、钢琴家的手指、舞蹈家的身段等;二是表现时间 谓的后进生并非智力因素而致,往往是在心理上的爱
不同,有人早慧,有人晚成。更重要的是人的潜能具有 屋及乌所致。比如任课教师的态度、方法或仪表使一
可开发性。通过一定的教育,采取一定的方法,就能够 些学生从远离教师到厌恶该学科,日久天长,即使成
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正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提醒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