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八步法改善案例QCC.pptx
P
D
C
A
降低采集血标本不合格率
PDCA(八步法)改善案例
PDCA循环法的工作步骤表
执行中发现偏离原计划或发现原计划考虑不周全时,应及时弥补、调整,以确保计划的完成。
阶段
步骤
计划(Plan)
设定目标、搜索与目标有关的信息、找出最佳方案、制定计划工作表
执行
(Do)
按计划工作表执行计划
检查(Check)
检查或评估执行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改进
(Action)
根据检查结果对计划做出修正、再执行
零、八步法(PDCA概论)
Plan
Do
Check
Action
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
一、主题选定
日常工作困扰、护理质控会议、安全自查、患者投诉、实验室反馈
护理质控“零差错”
实验室标本质量控制
患者安全
二、现况把握
平均不合格率为2.8%
调查对象:
二、现况把握
标本不合格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合计
百分比
标本总数
1460
1359
1431
1398
1578
1599
8825
标本溶血
15
16
14
12
21
18
96
39.1%
标本分类混乱
8
11
9
7
15
9
59
24.1%
标本信息不匹配
6
7
10
6
11
7
47
19.2%
标本量采集较少
3
7
6
4
6
5
31
12.7%
标本遗失
1
1
3
2
4
1
12
4.9%
标本不合格总数
33
42
42
31
57
40
245
不合格率(%)
2.26
3.09
2.94
2.2
3.6
2.5
2.8
数据收集:
二、现况把握
二、现况把握
三、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2.8%-(2.8%×82.40%×80%)=
目标值=2.8%-1.84%
目标值=0.96%
圈能力评定:圈员共计8人,自我评价,1-3-5分法则,总分40人,评分总计32分,圈能力等于32/40*100%=80%
四、原因分析
人员配备不足
沟通不及时
责任心不强
不良操作习惯
采血技能、检验知识
缺乏完善采血流程
缺乏规范标本运送、交接、设备使用制度
分类标示不清
操作台面杂乱
水浴箱使用不当、设备陈旧
LIS系统不熟悉
冰箱配置不够
权责划分不清
采血针头过细
采血管压力
制度流程落实不到位
专业知识不足
缺乏团队精神
执行情况监管力度不够
四、原因分析
五、对策制定
主题/原因
对策拟定
人
环境
设备/材料
流程/制度
标本溶血
专人定时运送标本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更换、增配水浴箱、冰箱
及时更换不合格采血管
完善采血流程
加大监管力度
分类混乱
增派人手
规范标识
保持操作台面整洁
信息不匹配
执行查对交接
加强培训
提升责任心
规范查对制度
标本采集量少
加强技能培训
标本遗失
执行查对交接
有效沟通
培训标本运送人员
标本运送箱
规范标本交接流程
分清权责,加强惩罚
六、对策实施
完善标准化采血流程、标本运送、交接制度
培训:责任心、流程制度、技能、检验知识
加强制度执行监管,明确责任,纳入我科护理质量目标管理
对策实施:
负责人:angle设计、稻壳angles
时间:2013年7月-12月
地点:核医学科
改进后效果良好,形成标准化
护士长抽查、护士自查、考核
六、对策实施
强化细节管理
规范各个环节
加大监管力度
促进沟通协作
七、效果评价
改善后数据调查: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标本采集7780例,标本不合格总数41例,评价不合格率0.52
标本不合格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百分比
标本总数
1168
827
1378
1464
1537
1506
7880
标本储存不当
1
1
0
1
1
0
4
9.8%
标本分类混乱
5
4
3
3
3
2
20
48.8%
标本信息不匹配
3
1
3
2
3
1
13
31.7%
标本量采集较少
1
0
1
0
0
2
4
9.8%
标本遗失
0
0
0
0
0
0
0
0%
标本缺陷发生总数
10
6
7
6
7
5
41
发生缺陷率(%)
0.86
0.73
0.5
0.4
0.46
0.33
0.52
七、效果评价
降低采集血标本不合格率目标对比图
七、效果评价
全体成员工作责任感增强,团结协作、有效沟通、积极配合,推进了相关流程及制度的落实,保障了患者化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项目
改善前
改善后
活动成长
正/负向
总分
平均
总分
平均
解决问题能力
21
2.3
33
3.67
1.37
↑
责任心
27
3
35
3.89
0.89
↑
沟通协调
17
1.89
37
4.1
2.21
↑
自信心
18
2
37
4.1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