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七章课件(高洪深)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 经济发展中的辐射概念 ●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 ● 经济发展中的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的比较分析 ● 辐射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第二节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一、辐射的含义 3.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 (1)定义: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媒介: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 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1.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1)辐射过程中: 资本必然向投资效率高的地区流动 。 技术通常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流动。 人才流动比较复杂。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辐射同样十分重要。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辐射的特点,即主要是由周边落后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2.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优势。 (2)特点: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摊饼式辐射: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逐渐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的交流。 特点:辐射导致的发展时间上是渐进的,空间上来看是 连续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没有出现盲区。 (2)跳跃式辐射: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进地区、落后地区之间出现一个盲区。 (3)比较: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摊饼式辐射的辐射距离比跳跃式辐射短,辐射效率更高。 居民之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小,在推进过程中,摊饼式辐射遇到的阻力也较小。 四、关于辐射问题的几点说明 1.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三者具有共同的特点: (1)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促使地区之间逐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辐射,都是双向辐射。 2.需进一步讨论 : (1)点辐射、线辐射都是一种抽象; (2)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并没有既定的顺序; (3)从辐射的机制来看,点辐射是最简单的;线辐射,是由大量点辐射构成的更加复杂的辐射网络;而面辐射是最复杂的一种辐射形式。 第二节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 一、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1)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3)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5)从理论上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4)我们可以进行跨地区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5)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第三节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一、辐射理论的理论意义 (1)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 。 (2)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3)高度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 (4)把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 1.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 (1)点辐射: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从而提高城市和周边地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