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BI与QlikView的比较.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台架构方面
FineBI:根据建立好的数据关联和数据转义,即可确定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语义,用户通过
拖拽转义的字段进行维度和指标的定义,可以自由切换图表和表格。只需要建立一次关联 ,
需要根据新的业务拓展系统时非常容易,不需要再次建立业务模型。
qlikview :轻量型 BI,工具的主要部分是前端web页面 ,后端没有多维数据库 ,需要借助
于其他多维数据库产品处理数据。
平台性能方面
FineBI :支持多维数据库引擎,支持跨数据库分析,支持跨主题分析,支持大数据量的的
分析和查询。
qlikview :没有自己的数据仓库 ,Qlikview的工作模式是先将数据通过SQL脚本语句载入
内存中而后在内存中做分析。这就对服务器的内存要求特别高 ,必须将之前分析用的内存释
放。对于大数据量的处理,必须借助于其他 ETL数据处理工具。
ETL功能方面
1、对非关系数据源的支持(如excel)
FineBI :直接加载,加载进来后和普通表等价,可进一步做ETL等操作
qlikview :有另一套不同于sql的qv特有的脚本语言 ,若不使用此语言只能进行简单的加
载
2、单字段关联
FineBI :单独处理关联而不拼表,灵活性大;多对多不可关联
qlikview :一律是笛卡尔积
3、不同名称字段关联
FineBI :手动搞,和名字没有关系
qlikview :麻烦 ,写sql时要自己加好别名保证相同 ,无法手动设置两个不同名称的字段关
联
4、构建树形结构(自循环列)
FineBI :ETL流模块中包含有自循环列的运算片段,有图形化界面支持
qlikview :毫无相关功能,全靠手写sql ,工作量极大
5、维度到指标有多种对应关系(多路径现象)
FineBI:可在OLAP中切换路径,管理员也可以限制路径数量以简化OLAP操作
qlikview :同名自动关联的机制定死了至多只有1条路径
多维数据库(MDD)方面
1、MDD基本原理
FineBI:放磁盘,存明细,依靠列式存储和位图索引提高性能,依靠关联实现多维
qlikview :内存分析,众所周知,处理大数据必先做聚合,否则内存爆掉
2、数据权限
FineBI :依赖Cube的权限 ,实际就是加了一个索引 ,因为磁盘中有完备的Cube ,简单有
效
qlikview :没有真正的数据权限可言,靠模板的sql实现权限
OLAP方面
1、时间分组
FineBI :可直接加,可调整
qlikview :必须手写公式,但灵活度较大
2、上钻下钻
FineBI:支持上钻下钻,钻取到维度,较为精确
qlikview :无上钻,下钻不能钻到指定维度
3、查看分析时添加筛选条件(通用查询)
FineBI:简单易用
qlikview :方式和制作模板时一致,需要若干步操作,且其 “容器”功能比较抽象,业务
人员操作有难度
图表方面
FineBI:图表自主开发,提供各种样式的表格和多种图表服务,配合各种业务需求展现数
据。包括列表、分组、交叉表格,图表类型包括柱形图、条形图、饼图、面积图、组合图、
商业智能仪表盘和地图。
qlikview :支持常见的图表和表格,地图支持的程度太低,不支持中国地图。
开放性方面
FineBI:可以OEM集成到现有的系统,开放接口,也可以定制开发。
qlikview :只有少部分接口开放,集成困难。
管理驾驶舱
FineBI:提供OLAP和dashboard特有的分析组件 ,简易灵活 ,表样不受限制 ,用户可以
自由分析,亦可从多维度考察数据走势变化。
qlikview :Dashboard简易灵活 ,可以自由拖拽 ,用户可以自由分析 ,亦可从多维度考察
数据走势变化。
性能方面
FineBI:自主研发的Cube机制,采用磁盘与内存的资源最大化配合,不需要维度的预定
义,实时计算;专利的查询技术。
qlikview :由于没有后端多维数据库,性能需要依据其他多维数据库的性能,一般是其他
数据库把数据处理好,处理好的数据量比较小,然后再通过qlikview前端工具进行分析。
移动端方面
FineBI:支持移动端查看 ,支持IOS和安卓的操作系统 ,支持移动端进行交互分析 ,批注 ,
邮件发送等功能。qlikview :支持移动端 ,但移动端效果跟 pc端区别不大 ,不适应移动端
操作习惯,且没有批注分享等主要功能。
项目风险方面
FineBI:独特的产品技术架构,无需复杂的建模工作,按需快速调整分析维度和度量,极
大的灵活性,加快了项目实施周期,也降低了项目的风险。
qlikview :需求调研时间比较长,代理商实施,项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