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形象论文.doc

发布:2017-09-20约4.1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 年 论 文 姓名:杨小鸽 学号:0909114032 学院:文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不爱红装爱武装 —浅析 《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形象 摘要:施耐庵以超乎常人的胆识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三位女性用英雄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三位水浒女英雄与其他好汉一样粗豪,她们的身上处处都体现着男性化的特征。从这三位女英雄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她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存在价值。《水浒传》中的这三位女英雄形象绽放异彩,填补了女性人物画廊中的空白。 关键字:女性 英雄 男性化 觉醒 正文:美学家脂砚斋有这样的论述:“可笑近之小说满纸羞花闭月等字。”他还说:“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嘴脸。”可见,在脂砚斋看来,无一不美是不合情理的,满纸的闭月羞花是可笑的。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文学家们所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的。一直到《水浒传》的出现,才有了粗豪的丑女悍妇登上舞台成为主角的现象。 在塑造女性英雄的形象时,施耐庵并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热衷于女性的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相反,他笔下的三位女英雄,除了扈三娘有些许姿色外,其余的两人均是面目狰狞,甚至连绿林好汉都望而生畏。这三位女性身上明显地具备种种男性化的特征,她们性格豪爽,举止粗俗,鲜有温柔之态,她们的勇猛不仅胜于常人,有时甚至超过了男英雄。她们的英武总让人联想到“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意。 三位女性中最早出场的是孙二娘,在全书的第二十七回。单看它的绰号“母夜叉”,就足以使人闻风丧胆了。论出身,她是剪径贼的女儿,学得她父亲的全部本事。论职业,嫁与“菜园子”张青,跟他一起在十字坡开黑店,明是卖酒,实则专等客商过往。我们看一下这位“母夜叉”孙二娘的长相打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应夜叉精。”她虽有精心刻意地打扮自己的努力,却给人一种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感觉。再看她的行事作风,丈夫张青再三吩咐“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等是云游僧道”,“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但孙二娘我行我素,不拿政策当回事,她曾麻翻过一个头陀,又麻翻过鲁智深,还想麻翻流配的武松,鲁智深和武松都差点成了孙二娘的馒头馅,比张青狠辣多了。“莫道世间无英雄,谁说女子不如男。”“母夜叉”孙二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男性化特征显著的女性英雄形象。 顾大嫂是在第四十九回出场的。她家里开着酒店,又杀牛开赌,她的职业也便是如此。她的本事,据解珍说,二三十人近不得她,连她的丈夫孙新也不如她。她的绰号“母大虫”,虽不及“母夜叉”孙二娘如此吓人,却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看她的长相装扮:“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这样的外貌和打扮,既无大家闺秀之气质,又无小家碧玉之韵味,反倒让人觉得五大三粗,颇有江湖绿林之气。“母大虫”顾大嫂一身的好武艺,在救解珍解宝劫狱的过程中,“顾大嫂贴肉藏着尖刀,扮做个送饭的妇人先去。”在手起刀落之间,牢房里的三五个狱卒就被她戳翻在地了。她的气质,最像男性中的“黑旋风”李逵,李逵是动不动就操起那两把大斧,顾大嫂是动不动就操起那两把尖刀。金圣叹评说,写顾大嫂全用不着“窈窕淑女”四字,还有人评论说,顾大嫂是黑旋风变相,“写顾大嫂活是黑旋风”。顾大嫂的性格相当外露,爱恨情仇,尽数表达。小说中介绍她“敲庄客腿,打老公头,”一旦心情不好,张口就骂,劈手就打,活脱脱的一个“河东狮吼的野蛮女友”。正是因为她具备这种雄性化、男性化的气质,才得以在梁山泊上立足。 扈三娘是三位女性中唯一有些许姿色的。“一丈青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将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杨柳细腰,纤纤玉指,并不是作家要表现的,作家要表现的是她的英武。宋江攻打祝家庄,好色的王英看到对方是员女将,就急不可待地冲上阵去,想把她捉来受用。可惜这是一朵儿带刺的玫瑰,斗到十几个回合,他就招架不住,手颤脚麻,枪法也乱了。回身想逃时,早被扈三娘轻舒猿臂,生擒活捉了去。军班弟子出身的欧鹏上来救援,尽管他枪法精熟,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水浒传》里的三位女性,她们被列为英雄好汉,不仅是因为她们同男子一样粗豪,也是因为她们同男性好汉一样重情义,有侠义精神。孙二娘之于武松,顾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