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地方应用型高平大学2016年度建设项目工作任务书(应用型科学研究).doc

发布:2016-10-04约8.7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16年度 建设项目工作任务书 项目名称: 应用型科学研究 牵头单位负责人: 诸 立 新 联系方式: 0550-3510269 牵头单位: 科 技 处 建设年份: 2016 滁州学院发展规划处制 一、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包括:项目情况介绍,建设总体目标) 1. 子项目情况介绍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项目186项。科研到账经费2502万元,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到账经费1382万元;累计配套经费1500余万元。5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2项成果成功转化,获国家专利授权110项。 对照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学校科技工作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科研基础较弱、科研总量较小、科研成果较少,科研意识尚待增强,学校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应用研究方向尚需凝炼;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汇聚领军人才与团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尚显不足;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不多。 2. 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和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凝练学科方向,打造6个创新团队、构建6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级别项目,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彰显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应用型学科特色更加鲜明,科研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培育2-3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区域产学研团队。力争获得2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每年获得30项以上国家专利授权。科研到账经费每年递增30%,2018年到账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产学研合作经费占50%以上。 二、项目本年度建设目标 本年度建设目标如下: (1)修(制)订和完善各项科技制度; (2) 做好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研究工作,依托省级协同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出1-2项落地成果; (3)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逐步形成研究合力和优势,产出1-2项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4)做好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的申报遴选与培育; (5)遴选培育2-3支科技创新团队; (6)培育科技创新平台2-3个; (7)动态遴选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2-4个; (8)遴选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4-6项目进行培育; (9)申报国家专利发明专利10项以上; (10)继续实施“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活动,举办产学研对接会。 三、项目本年度建设方案 (包括:建设内容、实施细则、进度安排) 1. 建设内容 动态遴选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2-4个;做好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的申报遴选与培育;遴选培育2-3支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科技创新平台2-3个;遴选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4-6项目进行培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 2. 实施细则和进度安排 (1)继续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时间 安排 活动内容 牵头 单位 主要协作单位 2-3月 加强科技处网站建设,及时发布各类科研项目信息申报信息 科技处 信息与网络中心 全年 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高水平专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争取承办1-2次全国性高层次高水平会议 各院(部) 科技处 全年 组织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人每学年主办1次全校范围或院(部)内的学术讲座 各院(部) 科技处 全年 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有计划的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各院(部) 科技处 5-6月 邀请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发明专利工作突出的企业研发人员及资质良好的专利代理机构,来校举办发明专利申报辅导会 科技处 各院(部) (2)各类项目申报培育 时间 安排 活动内容 牵头 单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