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制度概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第一编 国家公务员制度总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概况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公务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如法国,包括上百种职业人员,有三类公务员:中央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和医疗系统公务员);狭义仅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如英国,仅限于内阁部的雇员和某些执行机构的雇员)。 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的总称 建立公务制度的目的 人事管理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廉政与效能建设的需要 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需要 国家公务员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与择优原则 功绩制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 国外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三种基本路径 (1)反对“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过程中逐步确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制改革;1813年起凡是英籍文官必须先进修四个学期的历史、语言和印度法律等课程;1853年首相格拉斯顿委派诺斯科、杜维廉调查任用官吏情况,1854年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1)行政事务工作分为智力工作手例行工作两大类 (2)年龄限制,接受学校教育,通过考试择优录用 (3)统一管理,各部门间人员可互相转调和提升 (4)高级文官提升以上级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低级事务官则以年资为据 (2)反对“政党分肥制”过程中确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1801年托马斯·杰弗逊上台任命脉自己的人;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撤换了约20%的官员以安插同党 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1)从低级公务开始,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公职人员;(2)职业保障,凡是通过文官考试而被录用的人员不得因政党关系被免除公职;(3)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1978年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其核心是功绩制,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确定联邦政府人事制度应遵循的功绩制原则 (3)总结、仿效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法国 拿破仑时期草创了公务员制度的雏形:(1)建立等级制,薪金同等级联系;(2)行政部门实行严格的纪律;(3)颁布实行于所有公务员的规章制度;(4)创办培训官员的专门性、综合性技术学校 日本 1885年参照普鲁士法典颁布《官吏纳要》,规定官员录用需经考试 1887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考试试用及见习规则》,确定选拔高级文官与普通文官的范围,给帝国大学及其前身旧东大学毕业生以免试特权 1893年《文官任用令》,建立功绩主义原则。 1899年《文官资格保障令》、《文官惩戒令》,规定官员是天皇的代理人,形成了绝对的官僚集团 1947-1950年间制定并颁布《国家公务员法》(1947)、《国家行政组织法》(1948)、《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1950)、《地方公务员法》(1950),这些法规的主要内容是:文官分为特别公职人员与一般公职人员,后者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建立人事院全面负责公务员工作;实行职价制,规定报告官职种类;推行功绩制;由名牌大学毕业生担任高级官员等等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古代官员的选任制度 如唐以后的“科举”,明清时期作为科举制补充的“举孝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或解放区党的干部人事制度 组织路线:德才兼备、任人唯贤 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干部培养与管理:党管干部、政治审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干部人事制度 1949-1966,在继承和发展解放区干部人事制度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管理机构 1966-1976,干部人事管理机构撒销,人事干部遣散,干部人事制度挫折中发展 1977至今,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道路 大体上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7-1987,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 撒并机构、裁减人员,解决干部副职过多和干部老化痼疾 确立了干部人事工作新的指导思想和干部“四化方针” ,确 立干部分类管理思想 1988-1992,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阶段 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 度,人才市场新生事物出现 1992至今,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公务员制度新阶段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并实施,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