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XX市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百万工程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高新产业和战略产业来发展。我县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确立了“草、药、菜”三大绿色生态重点产业,中药材生产已有坚实的基础(在地人工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化经营方面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骨干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经济支柱,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药材产业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和品牌,植物和动物药材并举,建立六大产品基地(黄连、佛手、何首乌、山茱萸、三木药材、蜂业),构建中药产业集群;实施标准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创立道地药材品牌;培育龙头企业,突破加工和流通,逐步完善经营机制,走资源加工型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发展目标
总的发展目标是将中药材作为全县“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XX市优质中药材产业大县。
品种和规模:植物类药材选择黄连、佛手、何首乌、山茱萸、三木药材作为骨干品种,每年新发展3-5万亩。规划到2010年,实现稳定在地中药材面积30万亩以上,力争达到40万亩。其中黄连GAP基地5万亩、山茱萸8万亩、三木药材10万亩、佛手2万亩、首乌4万亩、其它药材(以金荞麦、前胡、紫宛、青蒿等草本药材为主)2-8万亩。基地建成达产后,产值达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上。动物类选择蜂产业,新发展庭院养蜂1万户4万群,大户320户1.6万群,全县养蜂总数稳定在6万群以上,产值上亿元。
培育产业集团:力争在五年内培植1-2个市级中药材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造条件,整合资源,组建药业集团。
实施产业加工:完成1-2个品种的GAP认证和绿色基地认证;完成中药饮片和有效成份提取初加工以及蜂产品系列开发,向精深加工起步。
三、工作思路
在发展战略上,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基地,一手抓加工。用基地规模和总量吸引业主开发,突破加工;用加工推动基地建设,稳定农民增收。
在产业实施上,突出重点和选准突破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扎实抓好基地建设,同时不失时机地选择加工为产业突破口,首先是中药材初级产品加工,其次是精深加工。
四、组织机构与产业分工
(一)建立机构
成立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县农办、计委、经贸委、宣传部、财政局、扶贫办、科委、农业局、林业局、药监局、卫生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设立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定编2人,挂靠在县农办,负责处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产业分工
中药材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明确职责,各施其职,合力开发。
中药材产业化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研究政策,检查督促,配合做好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侧重牵头抓好基地建设和初加工研发。
计委:负责牵头抓好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融资工作。
经贸委:负责牵头抓好流通和加工建设。
畜牧局:负责牵头养蜂产业发展和产品加工。
林业局:负责将中药材纳入退耕还林统筹安排,作为一项重点产业实施。
药监局:负责GAP的指导、认证工作。
基地乡镇: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配合做好技术培训和业主引进。
牵头企业:负责基地种苗,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产品收购,市场开拓,积极做好产品加工。
县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五、实施措施
(一)突出特色 合理布局
根据我县立体气候,本着因地制宜推动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将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在XXX等地区16个乡镇建立5万亩优质黄连和10万亩三木药材基地,严格按照黄连SOP操作规程推行GAP标准化生产。二是在XX山东坡的XX、XX、XX以及XX山西坡的XX、XX、XX、XX、XX、XX等500-1100米中山区或丘陵区的9个乡镇建立8万亩山茱萸和4万亩何首乌种植基地。三是XX、XX、XX、XX等沿江丘陵区的4个乡镇建立2万亩佛手种植基地。四是在全县32个乡镇适宜区域和重点农户发展庭院养蜂1万户。
(二)完善模式 创新机制
在生产模式上,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互为促进,推行“药+药”、“林+药”、“药+草”、“粮+药”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
“药+药”模式:主要在黄连地和退耕还林地以及房前屋后和田边地坎栽植(黄连+水泥桩配栽三木药材的生态栽培、木本药材+草本药材)。
“林+药”模式:主要在退耕还林地实施(用材林+草本药材)。
“药+草”模式:主要在退耕还草地实施(木本药材+牧草)。
“粮+药”模式:主要在耕地实施(旱粮作物套种草本或木本药材)。
在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