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人类早期传播活动与新闻传播业的诞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相互取代的吗? 人类的传播活动不是一个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累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也是传播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的历史。 一、口头传播 口语传播时代是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出现。 口语传播的具体形式有部落、团体、民间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行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 思考:早期口语传播的内容是什么? 口语的产生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思考:口语传播有哪些缺陷? 口语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结论:口语传播受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传播 在使用口语的同时,人们还使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实物书信等形式作为传播手段 这些媒介的使用,意味着人们开始从体内的口语传播系统向更高级的体外化传播系统进军了 二、文字传播 文字是在结绳记事、原始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一技术后传到高丽、日本、后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所采用。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形式有两种: 官方公报和新闻信 官方公报:《每日纪闻》、进奏院状 进奏院状 各节度使在京设立办事机构,称为“进奏院” 经各进奏官发给各地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的书面报告,就是“进奏院状” 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思考:新闻信与封建官报有区别吗? gezetta 格赛塔 手抄小报是随着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沿海城市工商业的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 思考:手抄小报是怎么产生的?内容有哪些? 三、印刷传播 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但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这种情况直到印刷术的发明才有了改变。 14世纪末,15世纪初。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欧洲。1450年,德国工匠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复制成为了可能。 印刷术的发明——思想的广泛传播——社会变革 印刷媒介的产生使新闻传播活动产生意义重大的飞跃。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事业在这场大变革中脱颖而出。 16世纪,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新闻书》出现了 这两种传播样式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向近代新闻业过渡: 规模变大 专职机构出现 * * * * 第一节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传播历程分为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口头传播 手写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VS. 时空限制 现在所知的最早、也最著名的手抄新闻,是古罗马时代的 “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凯撒大帝下令创办) 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内容包括议会记录、 帝国政事、宗教祭祀、贵族婚丧嫁娶、战争消息 思考:《每日纪闻》的影响有哪些? 新闻信 《威尼斯公报》(1563)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手抄新闻” 总结:“手抄新闻”是新的传播生态的萌芽,也是旧的传播阶段的尾声,是西方书写传播历史的终结符。大机器时代的印刷新闻才是新闻事业的开端。 新闻事业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活动。其突出标志是媒介组织,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 从口头-书写-印刷-电子的四阶段看,新闻事业始于印刷传播阶段,至今不过五百年的历史,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 讨论: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早于古登堡近三个世纪,为什么新闻事业没有始于中国?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