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802)
(专业英文名称:UrbanandRuralPlann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成为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城乡规划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修养和身心素质;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国际化视野、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具备处理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复杂关系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六方面能力:
1.前瞻预测能力:具有对城乡发展历史规律的洞察能力,具备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以支撑开展城乡未来健康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2.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将城乡各系统综合理解为一个整体,同时了解在此整体中各系统相互依存关系,能够打破地域、阶层和文化的制约,形成区域整体的发展愿景。
3.专业分析能力:掌握城乡发展现状现剖析的内容与方法,具备应用预测方法对规划对象的未来需求和影响进行分析推演,发现问题和特征,提出规划建议。
4.公正处理能力:能够在分析备选方案时考虑不同群体所受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并寻求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5.共识建构能力:能够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解决城乡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6.协同创新能力:通过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视野,解决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难题与挑战。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实践、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公益劳动等
具有追求创新的激情和自主学习意识
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A等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经济管理类公共选修课、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城市规划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实践、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公益劳动等
具有健康的身心和体艺鉴赏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大学体育、专业美术、美术、素描写生、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
专业能力
前瞻预测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总体规划实习与设计、城市分析方法、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城市空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城市交通学、全球化城市规划等
综合思维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总体规划实习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城市分析方法、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乡社会调查等
专业分析能力
城市分析方法、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乡社会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城乡空间数据分析等
公正处理能力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实习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城市社会学、城乡社会调查、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共识建构能力
城市社会学、城乡社会调查、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实习与设计等
协同创新能力
城市设计、城乡社会调查、总体规划实习与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知识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城市社会学、城乡社会调查、城市经济学、城市分析方法、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行为等
专业理论知识
城乡规划导论、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控制性详细规划原理、住区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理论、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乡管理与法规、乡村规划概论、旧城更新与名城保护、城市交通学、绿色生态城乡规划、城市空间引介等
相关知识
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景观设计概论、园林植物与应用、绿色建筑概论、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城市物理环境、建设项目管理与策划、景观生态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等
四、主干学科
城乡规划学。
五、主要课程
城市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