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503)
(专业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Science)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污染环境修复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3.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身体和心理素质
军训及入学教育、大学体育1-4、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类选修课
进取和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基础、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团队意识
公益劳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专业能力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理论课程:物理化学、测量学C、环境生物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
大学计算机、计算机辅助规划与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技术改造与创新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创新创业基础、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组织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知识结构
人文知识
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流体力学、工程制图与识图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物理化学、测量学、环境生物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生态学(双语)、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专业英语、环境经济学
四、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监测综合实验、仪器分析仿真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环境工程仿真实验等。
2、实习与实训: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测量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3、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环境评价课程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水、气)、毕业论文(设计)等。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2421学时(133学分),其中必修课1805学时(96学分),占74.6%(72.2%);选修课616学时(37学分),占25.4%(27.8%)。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191(120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230(13学分)。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0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和创新实践2学分。
3.本专业总学分173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53,占30.6%。
十、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十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