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全解.pdf

发布:2024-11-15约1.46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入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全解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品析

1.背景与主题。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

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接连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

遇此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j(i)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

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

的情怀。

2.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

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

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什么作用?

突出时间之绵长,从时间角度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

铺垫。

默写考点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

A,后不见来者。

第1页共16页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品析

1.背景与主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故有此作。

诗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期口神奇秀丽

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

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荡胸生曾云〃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

凸显泰山的高峻;一览众山小〃一句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

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第2页共16页

3.颔联中〃钟〃和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

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

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默写考点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皆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