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通报制度.docx
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一、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通报安全信息,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建立本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人员。
三、通报内容
1.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事故经过、事故造成的损失、事故处理情况等。
-涉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的,需详细说明相关危险品的信息及泄漏情况。
-事故调查结论、责任认定、处理措施等。
2.安全隐患:
-发现的安全隐患内容、位置、危害程度、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期限等。
3.安全风险:
-潜在的安全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防范措施等。
4.安全管理制度:
-新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对现有制度的修订内容。
5.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计划、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6.安全生产工作动态: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信息,如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宣传等。
7.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国内外发生的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以及吸取的教训。
8.其他需要通报的信息: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信息,如重大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变更等。
四、通报方式
1.书面通报:
-对于重大安全事故、重要安全隐患、重大安全风险等信息,应及时以书面形式进行通报。
2.口头通报:
-对于一般性安全信息,可以采用口头通报的方式。
3.电子通报:
-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群等电子方式进行通报。
4.现场通报:
-在现场进行安全信息通报,例如在安全生产会议上、在安全生产检查中等。
五、通报时间
1.安全事故: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应立即进行通报。
-一般安全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进行通报。
2.安全隐患:
-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进行通报。
3.安全风险:
-发现安全风险后,应及时进行通报。
4.其他信息:
-根据信息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通报时间。
六、通报责任
1.发现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的人员,有责任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2.各部门负责人有责任及时将本部门的安全信息通报至相关部门。
3.安全管理部门有责任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安全信息。
七、通报记录
1.所有安全信息通报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通报时间、通报内容、通报方式、通报对象等。
2.安全信息通报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