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下泉州传统产业升级之路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形势下
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研究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经济经历下行区间后逐步企稳。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泉州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之路依然坎坷。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查找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顺应经济形势,通过企业谋划、政府推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继续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仍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难有改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大,给泉州的经济发展带来复杂的影响。
(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下行压力大,自2010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持续走低。 201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维持近年来持续下滑趋势(如下图)。从结构上看,第二产业下滑严重,投资增速仅3.5%,较去年下降5.5个百分点,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4.2%,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国有资本投资增长23.5%,而民间资本投资只增长2.8%,投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政策扩张。外贸出口有所改善, 2016年全国进出口总额24.33万亿元,同比下降0.9%,出口总额13.84万亿元,同比下降2%。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同比增长26.2%。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提高,经济复苏的动力逐步从投资向消费带动转变。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煤炭去产能调整取得进展,新兴领域投资增长加快。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投资结构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国企,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回落预示实体经济复苏乏力。多年的货币宽松,巨额的超发货币流向经济,大量投机性经济活动,资金“避实就虚,不利于经济复苏和结构优化。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纺织服装 21.8% 34.3% 15.2% 10.8% 8.2% 6.50% 5.80% 建筑建材 19.0% 31.2% 22.4% 11.1% 7.5% 7.20% 9.20% 工艺制品 21.2% 32.9% 23.7% 34.5% 7.8% 4.90% 5.30% 食品饮料 17.2% 31.2% 18.6% 22.2% 11.0% 9.80% 7.10% 机械制造 34.7% 42.5% 19.1% 18.5% 9.5% 8.20% 13.50% 二、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自身因素制约
1.主观认识不到位、转型思路不清。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转型升级缺乏深刻认识:一是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态势缺乏长久准备,对企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二是认为转型升级风险大,企业难于承受,担心“转型找死”。三是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盲目性,没有遵循市场规律、技术水平和自身条件选好升级之路,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四是部分企业家财富积累后,由于自身的精神和素质缺陷导致创造财富的动力减弱,资本运作不是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目的,而是为了牟取暴利,转型升级后劲不足。
2.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泉州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普遍处于模仿消化成熟技术和生产常规产品的层次,离自主创新尚有差距,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对产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虽然投入资金引进先进设备,但对引进和消化配套软件不够重视,设备利用率较低。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不能得到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等的有效支撑。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处于从属地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科研技改投入不足,据统计泉州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科研技改投入不足4%,且多数用于外观设计,对于核心技术的投入甚少。
3.管理运营机制落后、销售渠道单一。泉州传统产业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大部分仍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经营决策依赖于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和判断,企业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需求。大部分企业以打品牌、开店、进驻商场、批发等传统营销模式为主,销售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营销、体验式营销、品牌营销、直销等新营销模式。传统商品由经销商判断市场需求,缺乏市场信息大数据分析,导致生产与销售脱节。新产品推介缺乏创造性,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纺织服装产品设计主体不明,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生产要素外移,服装企业库存率居高不下。一些行业没有自己的销售平台,市场受制于人,缺乏价格主导权,如德化日用陶瓷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