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沉降观测报告材料.doc

发布:2018-11-01约7.2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总结书 PAGE PAGE 1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三教实训楼沉降观测 技术总结书 成绩: 班级:工程测量1101 学号: 39 姓名: 屈申申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6 一、工程概论 PAGEREF _Toc268526416 \h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7 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 PAGEREF _Toc268526417 \h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8 三、沉降观测方法与技术 PAGEREF _Toc268526418 \h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9 (一)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建 PAGEREF _Toc268526419 \h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0 (二)采用的仪器设备 PAGEREF _Toc268526420 \h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1 (三)观测方法与实际精度 2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2 (四)观测周期 PAGEREF _Toc268526422 \h 3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7 四、上交资料内业计算与成果分析 3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8 五、结论 3 HYPERLINK \l _Toc268526428 六、附表和图 3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9 (一)沉降观测成果表 4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9 (二)沉降曲线图 7 HYPERLINK \l _Toc268526419 (三)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7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沉降观测 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概况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三教实训楼,福星中路以南,河东大道北,建设路口以东200M。工程建筑占地面积:4237.0 m2,,总建筑面积26515.74m2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7086.5m2,,地下建筑面积9429.24 m2,。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其中教学实训综合体、教学楼地上为六层,地下一层为实验室,教学楼建筑高度24.44m。监测时间自2012年9月8日至2012年11月3日,共计63天。 二、沉降监测技术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5.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沉降观测方法与技术 (一)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建立 1.基准点的建立 依照有关规范及建筑物周边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布设了3个水准基点BM1,BM2,BM3。水准基点布设于沉降区外约50m的路上。 2.沉降监测点的建立 根据监测目的,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原则为:布设于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甲方及设计人员的特殊要求。按照以上要求,本次沉降监测点布设18个点。 (二)采用的仪器设备 本工程采用科力达DL07 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形码标尺。 (三)观测方法与实际精度 技术要求及精度分析: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若Hg≤24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Hg,若24m<Hg≤60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3Hg,其中Hg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的有关规定,二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准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5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mm,前后视距累计差≤3m。 (四)观测周期 2012年9月8日进行第一,二次观测。以后对该建筑物每周观测一次。(不包括停工期间和发生特殊情况增加的观测) 。 四、内业计算与成果分析 (一)内业计算 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科力达DL07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外业自动记录,内业仪器自动平差后传入计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