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热锻Nb-V微合金钢显微组织来提高冲击韧性和延展性.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控制热锻 Nb-V 微合金钢显微组织来提高冲击韧性和延展性
() ()
Ali Reza KHODABANDEH* ,Mohammad JAHAZI 1 ,Steve YUE 2 ,Philippe BOCHER(3)
*材料工程系,Tarbiat Modarres大学,14155-143 德黑兰,伊朗
1)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航天制造技术中心, 5145 Decelles, H3T 2B2,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2) McGill大学,金属和材料工程系,3610 University St.,H3A 2B2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3) 机械工程系,Superieure工学院,1100 Notre-Dame,H3C 1 K3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摘 要:对汽车领域锻件用Nb-V微合金钢,研究其热加工参数如加热温度、变形温度、变形
率、冷却速度对在获得高冲击韧性过程中的影响。采用20MN 的压力锻造15毫米厚和直径65
毫米的零件,从零件中心部分取出拉伸和夏比冲击试样。对每种试验情况下样品采用光学显
微镜观察显微组织。使用X射线衍射和定向图像显微技术来确定相及相分布。结果表明,将
加热温度提高到(Nb)(C,N)溶解温度以上可以提高冲击能值。当冷却速度从0.3℃/s提高到
3℃/s 时,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提高。在较高的加热温度或者更快的冷却速度下冷却试样具
有较高的延伸率。最终机械性能与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等显微组织含
量和特性有关。
本文指出了热加工参数、显微组织和最终机械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优化的锻造
条件,从而获得了具有高冲击韧性(30 J)的微合金钢。
关键字:微合金钢,机械性能,针状铁素体,锻造
1. 引言
(1,2)
微合金锻造钢首次出现在70年代后期 。使用这些钢的为了获得在锻造情况下具有高
(, )
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从而降低成本、减少淬火和回火引起的污染环境 3 4 。然而与淬火
和回火态零件相比,微合金锻造钢制成的部件韧性总是较低。考虑安全因素,特别在需要高
(- )
的强度和韧性的场合,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2 6 。第一代微合金钢(C-Mn-V钢)具有铁素体-珠
(, - )
光体的显微组织,由于珠光体固有的易裂性,钢具有较低的韧性 2 7 10 。因此当时研究集
(, , )
中在如何消除或减少锻造后冷却过程中珠光体的数量 2 7 11 。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通过
锻造过程中热加工参数的有效控制,改变铁素体-珠光体的微观组织,得到具有高韧性的微
观组织,例如针状铁素体。这些尝试的最终目的为了使产品具有高的韧性,以适用于汽车的
(7,12,13)
安全部件 。
针状铁素体形成温度低于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形成的转变温度,高于马氏体开始形成
温度。因此它的形成温度范围与贝氏体类似。尽管有报道称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的转变机制
( )
很相似,然而它们各自的形核位置不同 14-16 。在贝氏体中,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
( )
17
形成具有相同晶体学取向的一束平行片状物 。相反,针状铁素体形核于大奥氏体晶内的
( - )
夹杂处,然后向不同的方向辐射生长 1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