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青海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是很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主要病因为风湿性,是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后遗留的慢性心脏瓣膜损害。近年发病呈下降趋势,但老年的瓣膜钙化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在增加。 二尖瓣瓣口面积: 正常瓣口面积为:4.0—6.0cm2 ,病变时二尖瓣口明显缩小根据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狭窄:瓣口面积缩小至≤2cm2 中度狭窄:瓣口面积缩小至≤1.5cm2 重度狭窄:瓣口面积≤1.0cm2 症状: 初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生急性肺水肿。 活动或夜间睡眠是发生咳嗽,劳累时加重,多为干咳。 急性肺水肿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系支气管内膜微血管或肺泡内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如左房明显扩张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由于扩大的左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至其麻痹引起声音嘶哑。 体征: 视诊:两颧发绀呈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右心室增大至心尖搏动向左移位。若儿童期二狭,右室增大心前区可隆起。 触诊:心尖区常有舒张期震颤,向左侧卧位时较明显;心尖搏动左移。 叩诊:轻度二狭心浊音界无异常;中度以上造成肺动脉段、左房增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向左扩大,正常心腰消失,心浊音界呈梨形。 听诊: 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明显,这是二尖瓣狭窄最重要而又特征性的体征; 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为本病听诊第二特征; 部分患者于心尖区可闻及调高短促响亮的开瓣音,提示瓣膜弹性及活动度尚好; P2亢进和分裂,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同时主动脉压低于正常; 晚期可出现心房颤动。 二尖瓣狭窄右心室增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急性:由感染或缺血坏死引起腱索断裂或乳头肌坏死等引起,病情重,预后差; 慢性:可有风湿性、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老年瓣膜退行性变引起。 病程较长,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左房压力增加—左房增大;左房流入左室的血较正常多—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增大心肌功能衰竭—晚期出现肺淤血、肺高压和右心衰竭。一旦出现症状则左心功能急转直下,发生明显症状。 症状: 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已有不可逆的心功能损害。表现为心悸、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 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可增强,也可减弱(晚期); 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样,在重度关闭不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晚期可向两侧扩大; 听诊: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高的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区传导;S1减弱,P2可亢进。 主动脉瓣狭窄 病因为风湿性、老年性、先天性; 主动脉瓣狭窄至左室排血受阻产生左心室肥厚,会引起左室舒张末期压进行性增高,最终导致左心室功能衰竭; 因排血量降低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可出现晕厥及心脏性猝死。 主动脉瓣狭窄 轻度狭窄可无症状; 中、重度狭窄者常见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主动脉瓣狭窄的三联征。 体征: 视诊:心尖搏动增强,位置可移向左下; 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呈抬举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可稍向左下增大; 听诊: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3/6级以上收缩期粗糙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可由风湿性与非风湿性病因引起;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舒张期不仅接受左房的血还接受主动脉返流的血,使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左室出现代偿性肥厚和扩张,进而引起左心衰竭。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压下降、脉压加大,出现周围血管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症状出现较晚,可因为心搏量增多有心悸、头部搏动感、体位性头晕,后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 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重度关闭不全者颈动脉搏动明显,并可有随心搏出现的点头运动;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样,有水冲脉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叩诊:心界向左下增大而心腰不大,呈靴型; 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向心尖区传导;重度返流,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 Flint杂音)系回流血液限制二尖瓣开放所致。 周围大血管可听到枪击音。 心包积液 是心包腔内积聚过多液体所致。可为感染性(结核、病毒、化脓性)及非感染性(肿瘤转移、出血、尿毒症等)。 大量心包积液或急性心包积液量较大时可出现急性心包压塞而危机生命。 症状: 原发疾病的症状,如结核可有盗汗、低热; 可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腹胀、水肿等; 严重心包压塞可出现休克。 体征: 视诊:心尖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触诊:心尖搏动弱而不易触到,如能触到则在心尖搏动内侧; 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卧位时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