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doc

发布:2017-02-08约2.51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 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 藏 象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四章 经络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 病 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绪 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二、多项选择题: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    2. 可用阴阳互根理论来解释的有:     A. 阴损及阳     B. 阴中求阳     C. 阳损及阴 D. 阴病治阳     E. 阳病治阴     3. 下列可归属于“金”的有:     A. 爪       B. 皮毛      C. 发 D. 鼻     E. 大肠       4.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补土     B. 补肺滋肾    C. 滋水涵木 D. 佐金平木     E. 补脾益肺     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培土    B. 壮水制火    C. 佐金平木D. 抑木扶土       E. 补脾益肺    三、判断题:       1.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就是因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2. 阴阳消长是导致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    3. 阳中求阴和阳病治阴都是治疗阴虚则热病变的治法。    4. 五行相生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关系。    5. “实则泻其子”是指脏实病变泻其子脏的治疗原则。 第二章 藏 象 一、单项选择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