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
张美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1 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
入到城镇。但是 , 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和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的
改革尚未完成 , 使得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 ,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
此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 ( 每年在外务
工至少半年以上 , 且务工期间很少在家居住的 )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
方、其他亲人或委托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 (6-16 岁) 。这些滞留在
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 , 由于家庭交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
管理措施的缺位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 , 其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
的问题。因此 ,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 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
针对性的措施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对泉州市 316 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
调查的基础上 ,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探究 , 以期能加快农村留守
儿童问题解决的步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 一) 学业出现危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 , 致使一些儿童
产生学业危机。 首先 , 他们普遍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习惯差 ,31.42%常常不能完成
正常的学习任务 ; 其次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 , 调查显示 ,28.16%
留守儿童的父母 1 年或 1 年以上才回家一次 ,52.53% 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
外打工的父母 , 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 , 缺乏安全感 , 进而导致他们上
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 ,49.68% 的儿童表示父母外出
打工后 , 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 ; 再次 , 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 调查显
示 : 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 33.23%;有 56.6
4%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 , 其中经常逃学的占 15.51%[1] 。
( 二) 生活方式不良 , 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二 : 一是留守儿童对生活的
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 , 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生活没有热情 , 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
对生活和学习。调查显示 , 只有 13.92%的留守儿童对自己在校的表现非常满意 ,
对学习“没有要求”和“顺其自然”的比例占 23.73%。二是容易形成各种不良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调查中发现 ,48.4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 , 他们不听
祖辈教导 , 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 , 常有迟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 ; 有的沉溺于
不健康的影视文化或网络游戏中 ; 少数人甚至有
显示全部